Loading...

壽衣該如何準備?要穿多少件?有何禁忌?

現代分中式、西式兩種,並備帽與布鞋,生前服合乎心意就可做壽衣,以整潔、大方為原則,佛教徒穿海青一樣莊嚴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臺中服務處/撰文.2024-05-23

本文摘要:

  1. 壽衣要穿單數密縫袋
  2. 尊重亡者殯葬自主權
  3. 佛教徒需要做壽衣嗎?
  4. 準備壽衣有什麼禁忌?
聖嚴法師在《佛化奠祭手冊》一書中表示:「入殮,往生者所穿衣服,依惜福觀念,以整潔、大方為原則,舊衣洗淨亦可,不必依俗穿著五、七層服裝,以免浪費又損福。」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「入殮,往生者所穿衣服,依惜福觀念,以整潔、大方為原則,舊衣洗淨亦可,不必依俗穿著五、七層服裝,以免浪費又損福。」聖嚴法師/《佛化奠祭手冊》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壽衣要穿單數密縫袋

「穿壽衣」,是入殮的一項儀式,指遺體在入殮時要脫下生前所穿衣物所舉行的穿壽衣儀式,又叫作「張穿」(穿裝老衣服)。

遺體在入殮前會先「沐浴」,這時要請一位父母雙全的「好命人」,用竹子加白布浸到水裡,做出一種給遺體洗澡的模樣,其實根本不洗,同時口中要唸幾句吉利話,例如「你可以去見你的祖先」等等。若亡者是男人,就先請婦女到屋外,由亡者的子孫進行;若亡者是女人,就請男人到屋外,由女兒和媳婦進行沐浴。

接著進行「套衫」(凹衫)的儀式,主要是把準備給亡者穿的壽衣,先由孝男各穿一遍,然後才能給亡者穿上。其傳統做法是在正廳前的房簷下(也有在正廳中央或中庭),放一個稱為「壺」的淺平底竹簍,再放一把矮椅子在「壺」的中央,喪主代表孝男就穿著木拖鞋,帶上斗笠,斗笠上套十二個篐,兩端各點一支紅蠟燭,手拿麻繩站在椅子上,如此就可以進行「套衫」儀式。

喪主代表孝男先伸出手,由一旁的人把壽衣遞給他,他張開拿著壽衣的手,把壽衣前後左右在身上比一比,做出一種象徵性的穿衣。

壽衣普通都是穿五件或七件,最多可到十一件。若是天年不遂的人,就只能穿三件。因為是喪事,所以壽衣必須是單數,絕對不能湊成雙數。也不用九這個數字,因為九的台語和狗同音,所以不用。

「穿壽衣」結束後,拿來一桿沒有秤錘的秤,假裝秤一秤套衫所用的襯衣,再說一句「這是某某子孫用錢買的」,意思是向亡者報告子孫們的孝心。

穿壽衣是明朝的服制,據說吳三桂投降清朝時,提出一項「生時我可穿清服,死後必讓我穿明服」的條件,從此明朝服制就成為壽衣。

此事是否為史實很難說,不過有的人認為,「套衫」時腳踩「壺」、頭戴斗笠的喪禮風俗,是出於一種強烈的民族觀念,就是不讓亡者的靈魂「上看清朝天與下踏清朝地」。

「套衫」儀式結束之後,就可以把壽衣給亡者穿上,這必須由父母雙全的「好命人」來穿。

為亡者換衣服時要唸吉祥話:「換新新,好安眠,就天堂,早出陽。」儀式就完成了。

傳統的壽衣都是活著時就要做好,幾乎全是由出嫁的女兒贈送,多半是在做六十一歲壽誕時贈送,或自己在六十一歲生日時,遇有閏月的年份,選一個好日子去購買或訂作壽衣,這就叫做「張老衫仔褲」(北方人叫「裝老衣服」)。

若亡者是女人,按照正式規矩,就要穿她結婚時的禮服「白布衫白布裙」,所以結婚禮服平時必須好好保管。男性亡者則要戴帽子和穿鞋,還要穿布製作的鞋子,絕對不能穿皮鞋。

壽衣的最裡層稱為貼肉綾,是一種質地柔軟的白綾布,不會擦傷皮膚,通常做為內衣穿,共有襯衫、襯褲及襪三件為一套。

所有壽衣褲的口袋都要密縫起來,「張老衫仔褲」時會準備一些飾品,如手鐲、戒指、耳鉤、項鍊等,視當事者的需要來準備。

壽衣褲的口袋為什麼要密縫?意謂如此才不會將子孫的財富帶入陰間。

「套衫」儀式完畢,孝男先食用黑糖麵線,接著遺族全部人都要食用,稱為「抽壽」,孝男然後下凳,踢倒凳子,將斗笠放在房頂上。

「抽壽」是出自延長壽命的意思,由於麵線能拉得很長,因而才用來討個長壽的吉利。所使用的黑砂糖(紅糖),通常是用於辦喜事時使用,意思是喪家從此轉憂為喜。「抽壽」的用意是為了把亡者所享的壽命,分別加在子孫身上,藉以延長子孫的壽命。

穿壽衣前進行的沐浴洗身、更衣、化妝,都應由與亡者相同性別的人員進行服務。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穿壽衣前進行的沐浴洗身、更衣、化妝,建議由專業人員進行服務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尊重亡者殯葬自主權

如今是人人平等的民主時代,所以早年先人為亡者遺體換衣服的套衫、張穿時頭戴斗笠、腳立矮凳的習俗已不復見,家屬大都在嚥氣前就為病者沐浴更衣。

一般業者會要求喪家購買新的壽衣,所提供樣式與材質各家都不一樣,一般分中式壽衣和西式壽衣兩種,中式壽衣男性是長袍馬褂,女性是鳳仙裝,屬莊嚴的款式;西式壽衣男性是西裝,女性是洋裝,顏色上選用亮麗、鮮艷的紅色。

壽衣價格一般約台幣五千元至一萬元不等,視其材質而定。當裁縫師做好壽衣,一定要給紅包並吃雞蛋茶。若是往生了才製作壽衣,則要付雙倍工資並附手巾。

此外,還有依亡者年紀來穿著壽衣數的習俗,亡者年紀愈大,壽衣數愈多。臺灣目前常用的壽衣,算層不算件,一樣取單數代表吉利之意。51至70歲會穿五層,71至90歲會穿七層,91歲以上會穿十一層,甚至百歲人瑞穿到十三層壽衣。

壽衣上衣稱「領」,下衣稱「腰」,即上衣有三、五、七、九領,下衣有三腰、五腰等之分。一般是五領或七領或九領,或把衣服內裡也算進去,就有「五領三腰」的說法。

貼身內衣褲稱作貼肉綾,一般由女兒準備,代表女兒貼心。

現在很多人不一定購買傳統型壽衣,家屬彼此有共識最重要,不論是依照遺囑,或依亡者的喜好,選擇準備亡者生前喜愛的衣服當作壽衣,也可以在其衣櫃挑選平日裡喜歡穿著的、或捨不得穿的衣服當作壽衣。

為了愛護地球、響應環保,要穿入殮的壽衣務必要注意其材質,最好選用天然的衣料,才不會造成環境汙染,同時以避免遺體發生燒化不完全現象。

另為維護亡者隱私與尊嚴,包括穿壽衣前進行的沐浴洗身、更衣、化妝,都應由與亡者相同性別的人員進行服務。

佛弟子的壽衣也可以不隨俗製辦,穿著平時的衣著,或是穿海青作為壽衣,一樣很莊嚴。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佛弟子的壽衣也可以不隨俗製辦,穿著平時的衣著,或是穿海青作為壽衣,一樣很莊嚴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佛教徒需要做壽衣嗎?

往生入殮的時候一定要穿壽衣嗎?

聖嚴法師在《佛化奠祭手冊》一書中表示:「入殮,往生者所穿衣服,依惜福觀念,以整潔、大方為原則,舊衣洗淨亦可,不必依俗穿著五、七層服裝,以免浪費又損福。」

星雲大師在《佛光教科書‧儀制》中也指出:「亡者不一定要穿新的衣服(壽衣),只要穿上生前喜歡的衣服即可,剩下的衣物可捐給貧苦者。不一定要特別備辦陪葬物。曾皈依三寶、受過五戒或菩薩戒者,入殮時可穿海青,與戒牒、皈依證、念珠放入棺木,陀羅尼經被應覆蓋於亡者身上。」

淨土宗八祖蓮池袾宏大師(1532~1612),在七十七歲時立下遺囑、囑餘,其中就表示對壽衣的看法:「壽服已有偏衫戒衣,不必依世俗辦居矣。」可見佛教大師們對壽衣的看法是一致的,佛弟子的壽衣也可以不隨俗製辦,穿著平時的衣著,或是穿海青作為壽衣,一樣很莊嚴。

「亡者不一定要穿新的衣服(壽衣),只要穿上生前喜歡的衣服即可,剩下的衣物可捐給貧苦者。不一定要特別備辦陪葬物。曾皈依三寶、受過五戒或菩薩戒者,入殮時可穿海青,與戒牒、皈依證、念珠放入棺木,陀羅尼經被應覆蓋於亡者身上。」星雲大師/《佛光教科書‧儀制》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「亡者不一定要穿新的衣服(壽衣),只要穿上生前喜歡的衣服即可,剩下的衣物可捐給貧苦者。不一定要特別備辦陪葬物。曾皈依三寶、受過五戒或菩薩戒者,入殮時可穿海青,與戒牒、皈依證、念珠放入棺木,陀羅尼經被應覆蓋於亡者身上。」星雲大師/《佛光教科書‧儀制》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準備壽衣有什麼禁忌?

  1. 自己製辦壽衣的人,可選有閏月的年份中,挑吉日購買現成的,或挑選材料去訂做。材料中不可有帶「洋」字,因和陽字同音,不適合亡者穿著。也不可選用「緞子」,這和「斷子」同音而不用。材質多用綢子,「綢子」諧音「稠仔」,可福佑後代多子多孫。
  2. 土葬壽衣禁忌使用獸毛皮的材質,有一說是遺體與皮革混雜一處,難以分辨。也不選用羊毛絨料衣物、毛冷織物、皮草等製成的衣物。火葬的壽衣禁忌使用金屬品。
  3. 壽衣顏色不用黑色,而用鮮艷色。
  4. 禁忌壽衣做九重,視為不敬。
  5. 壽衣衣袖要長過手指,將手完全蓋住的長度,傳說這樣做將來子孫才不會成為討飯。
  6. 通常「套衫」儀式忌孕婦在場,民間說法恐胎兒被亡靈纏住。
  7. 父母健在時為他們添買壽衣,有為長者增壽、為兒孫添福的含意,不必擔憂掛念不吉利。
  8. 不建議為往生土葬者配戴生前喜愛的飾品、配件等,因為會增加神識執著。
參考資料:
內政部出版《現代國民喪禮》
《臺灣舊慣習俗信仰》‧高賢治、馮作民編譯‧民國70年8月再版
《台灣喪葬禮俗源由》‧魏英滿、陳瑞隆 編‧2009年10月一版六刷

延伸閱讀:
有任何疑問,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提供全台24hr客服專線 0800-365-108
連絡楊子留下您的相關資訊,將有專人為您服務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