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拜腳尾飯與燒腳尾錢,能帶給亡靈利益嗎?

【為什麼不需要拜腳尾飯與燒腳尾錢?】
傳統葬禮儀式中,常見拜腳尾飯與燒腳尾錢。 多數殯葬業者再服務過程中,也都會教家屬這樣做。 您可知為什麼要這麼做?
有何緣由或道理呢?您可知為什麼要這麼做? 有何緣由或道理呢?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台北服務處/ 撰文

本文摘要:
禮俗為令不挨餓、有盤纏赴陰間報到,現代人祭拜後丟棄食物,佛教勸導為他念佛更好

  1. 祭赴黃泉死囚,亦是首次供品
  2. 另給亡者利益,傳達真摯心意
  3. 佛教奠禮不拜腳尾飯,不燒腳尾錢
  4. 楊子用心,成就佛教禮儀第一品牌
「腳尾飯」的典故流傳有三百多年,華人平日吃飯禁忌在飯上插了直筷,避免有不祥之感,但原由為何?「腳尾飯」與「拜飯」有何不同?從佛教觀點來看,「拜腳尾飯」和「燒腳尾錢」就是慰靈的作用,因此佛教徒助念時不須拜腳尾飯,也不焚燒冥紙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「腳尾飯」的典故流傳有三百多年,華人飯桌禁忌在飯上插上直筷,避免有不祥之感。從佛教觀點來看,「拜腳尾飯」和「燒腳尾錢」就是慰靈的作用,因此佛教徒助念時不須拜腳尾飯,也不焚燒冥紙。

一.祭赴黃泉死囚,亦是首次供品

拜腳尾飯與燒腳尾錢,是傳統葬禮儀式常見的禮俗,即在家剛過世的亡者腳邊,放置插著香的腳尾飯(白飯、鴨蛋),直到入殮。

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法呢?

這裡首先說明,古人從觀察天地日夜的變化中,發現日光的向背延伸出氣候有寒暖,春、夏為「陽」,秋、冬為「陰」;世界也分陰陽,人的現世存在空間稱為陽界、陽間,死後處所則稱為幽冥、陰間。而人是由精、氣、神結合而成,魂是陽氣,死後神魂靈氣歸於天,魄是陰氣,死後精魄形骸歸於地。

人生活在地面上為人間,天上神靈所居是為天堂,地下精魄所在稱為地府,這就是三界。

古代認為玄為天色,黃為地色,天地初始的顏色是天地玄黃;而泉在地下,所以當指人死後居住的世界,就稱為「黃泉」,《左傳》就有記載鄭庄公掘地見母的典故,說「不及黃泉,無相見也」,黃泉又稱九泉,是中國信仰最早出現的陰間概念。

至漢代,道教典籍出現「陰曹地府」一詞,俗稱陰間的官府或陰間。於佛教傳入後,在道教原有的觀念下,發展出十八層地獄的體系思想。

陰間、地府、地獄,這三者之間有何不同?

陰間,也稱為幽都、冥府、幽冥、陰司。陰間,泛指亡靈所在的空間,包括天神、山精水魅的處所,或與人間某空間重合處,範圍大於地府。地府,則是掌管萬物生靈的地方,死後亡魂在此審判了結;其體系源自古代掌管刑獄的司法官僚系統。地獄,為囚禁與懲罰惡業深重的亡魂之地,是地府的監獄刑場,佛教謂之泥犁。

民間指人死後魂魄要到陰間報到時所走之路為「黃泉路」,路途很長,要經過很多關,才能到達陰曹地府,之後接受閻羅王審判,決定升天成仙、投胎。

為了給亡者在黃泉路上能有照明,形成「腳尾火、腳尾燈」的喪儀,以及「腳尾飯」:讓亡者有氣力趕赴陰間報到,路上不會挨餓;「腳尾錢」:給亡者在途中做為盤纏,到地府過路、過橋及通關之用。

「腳尾飯」的禮俗據傳起源於明朝,有一位犯人的妻子帶著飯菜去探望,到獄中丈夫卻已過世,她便以飯碗為爐,以筷子為香,於亡夫腳尾進行祭拜。

經流傳下來後,凡亡者剛過世未入殮,就會在腳邊供上一碗飯、一枚熟鴨蛋及直插竹筷一雙(或點香),此稱「腳尾飯」,是首次的供品。

由此民間有一禁忌,平日吃飯時,忌諱將筷子插在飯上,引生不祥之感。

要特別說明,「腳尾飯」不是「拜飯」,兩者的起源與作用都不同。

二.另給亡者利益,傳達真摯心意

喪禮隨著時空的轉變,形成「百里不同風,千里不同俗」,在不同地方產生了不同的人文與風俗。

臺灣主要族群是原住民(Aboriginals)、客家人(Hakka)、福建人(Fujianese或Hoklo),有豐富的多元文化,使得臺灣喪禮也向多元化發展,各地沒有統一的準則,也就沒有所謂的對錯。過去被認為是對的做法,在社會文明不斷改變下,不見得永遠是對的。

明白祭拜腳尾飯與燒腳尾錢的原由後,我們不妨思考,供奉腳尾飯與腳尾錢真的有必要嗎?

拜腳尾飯是因亡者(囚犯)死於外地,生前沒吃到最後一餐飯。也有傳統的大戶人家病人一死,立刻就準備豐富的酒席供祭,供腳尾飯被認為是辦不起酒席的小戶人家變通方法。

如今一般人是自然命終,亡者也不是犯人,沒有拜腳尾飯的需求,大戶、小戶只是一種相對性比較,因此現代人何須沿習這項禮俗呢?

歸結拜腳尾飯的做法,大多應是出自家屬的一份心意。佛教觀點認為,此舉對亡者的中陰身沒有實質上的助益,中陰身食香,不需要實體食物,此舉反而可能增加執著而留連不捨。

喪禮應以顧全亡者的利益為主,亡者的利益包括亡者的心願、遺囑事項,或部分儀節如做七、迴向功德,才是真正表現出對生命的尊重,及對長輩至親的孝順與敬愛。

三.佛教奠禮不拜腳尾飯,不燒腳尾錢

依佛法的教理,命終決定去處有四種力量──
  1. 「隨重、隨業往生」:隨各人生前所造作的最重大善惡業,而先去受報。
  2. 「隨習往生」:依生前最難革除的習氣,投生到同類環境中。
  3. 「隨念往生」:隨臨終堅定憶念,若善念生三善道,惡念則往三惡道。
  4. 「隨願往生」:依願所歸,發願往生佛國,或轉生人間繼續修行。
正信的佛化奠禮,首先在觀念上,佛教認為死後不是赴陰間地府,而是由以上四種往生力量,感召牽引而去,所以不需拜亡者吃腳尾飯、燒腳尾錢。

其二,腳尾飯拜祭完,很多是丟棄而形成浪費,現代佛教奠禮提倡的是環保、節約,不浪費食物。

其三,焚燒腳尾錢或紙錢,傳說是為了讓亡者在陰間享用,試問陰間有買賣嗎?有生產、消費行為嗎?燒紙錢不是佛教的文化,佛教信仰從來不這麼做。

佛教葬禮簡約素淨的樸實之美:以心香取代續香,以清茶鮮果素齋取代酒肉葷腥,以善為行心心念念皆以利益亡者為最優先考量
▲切忌祭拜葷食與生食,供養完後的所有食物應心懷感恩食用完畢,不可浪費丟棄。

聖嚴法師曾對此開示,民間會燒紙錢給亡者,主要是為安慰這個亡者,就是一種慰靈的作用、一種關懷的表示。在佛法來講,與其燒紙錢,不如給他念佛,給他說佛法、念經,教他求生淨土,讓他聽到佛法後心開意解,把心中的怨恨、怨苦放下來,這樣做對亡靈非常有用、非常好,就能超生、超度。

紙張也是用樹木製作出來,樹木砍得愈多,對地球的生態就破壞的愈多。燒紙錢,對於亡靈不僅沒有用,也對人間帶來了災難,損失了很多的資源。聖嚴法師因此勸導,「多念佛,少花錢買紙燒紙」,應做功德,用錢去救濟貧民,做多一點社會福利事業,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亡靈,一定更好,對社會更有益。

佛教葬禮簡約素淨的樸實之美:以心香取代續香,以清茶鮮果素齋取代酒肉葷腥,以善為行心心念念皆以利益亡者為最優先考量
▲佛教葬禮簡約素淨的樸實之美 : 以心香取代續香,以清茶鮮果素齋取代酒肉葷腥,以善為行心心念念皆以冥陽兩利最優先考量。

四.楊子用心,成就佛教禮儀第一品牌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二十多年來不斷分享佛法的價值,發揮佛教信仰的智慧,給人安心的力量,而被譽為「佛教禮儀最優品牌」。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以超越業界的標準,用心服務每一位往生菩薩,除了事前向家屬詳細說明行事流程,還有24小時待命,全年無休提供專業殯葬服務,用佛教的智慧協助家屬面對、處理往生親人的相關事宜,從臨終助念、守喪念佛,到最後告別、出殯奉安,皆以莊嚴、高雅、清新、美感的方式進行。

而楊子的禮儀師除了協助家屬,一同參與治喪工作,為喪家減少疑慮煩憂,同時因為具備莊重的氣質、文化涵養及正直品德,獲得無數家屬的信任、放心,做到「圓滿中送行、感動中修行」的使命,與「慎終追遠、冥陽兩利」的生命教育。

楊子與您零距離,與您一同圓滿生命的告別與交棒。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