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點燈文化【貪生怕死】節目專訪(一)|楊子牧初心如一‧致力提升台灣喪葬禮俗文化

楊子以愛的服務,安定人心
引領推動良善循環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/撰文

本文摘要:

  1. 真實追隨師志,堅持只做「對的事情」
  2. 三個無常故事,體悟「勇敢面對」的力量」
  3. 親人離世了,除了懷念他還能做什麼?
  4. 點燈文化【貪生怕死】節目專訪EP6.收聽連結

在殯葬業第一線多年的楊子牧師兄,接受「點燈─貪生怕死」廣播節目主持人張光斗邀約,於空中和聽眾分享一個與眾不同的殯葬業。原來殯葬業也可以這麼做?二十多年來他是如何將佛法帶入工作中?又是如何將殯葬業當作一個志業,傳承寶貴的經驗給後進年輕人呢?

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的佛教葬禮推廣日常
▲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致力推廣能淨化人心的佛教葬禮,數十年如一日,只因心中常念 聖嚴師父說:「需要有人做而沒有人去做的事情,就我來吧!」 圖:楊子禮儀服務人員在追思會場中誦經念佛情境是最平實的日常。
 

真實追隨師志,堅持只做「對的事情」

動力超過20多年,至今仍在推廣佛教做法,延續建設人間淨土的願力


主持人:當初在什麼情況下選擇進入殯葬業?是有受到什麼特別的背景影響嗎?

楊師兄:這個因緣也很特殊,這要從非常早以前,約是民國七十五年(1986年)的時候,將近三十六年了,因為阿嬤張阿心,她在農禪寺大寮當義工,她很會做素食料理,師父有時候需要招待一些訪客或是貴賓,常常說:「阿心菩薩,有客人要來哦!」請她來做齋飯供養大眾。是因為阿嬤的關係,我們才和農禪寺結下因緣。

阿嬤去農禪寺當大寮義工,越做越法喜,越做越開心,因為這樣而影響到全家人,像我爸爸、媽媽、哥哥、嫂嫂,就這樣陸陸續續全家三代都去農禪寺當義工。

楊子佛教禮儀創辦人楊子杰的爸爸、媽媽乃至阿嬤,引領全家親近農禪寺三十年,從依止聖嚴法師學佛,到三代都誠心護法愛教、立志護持,發心為眾生服務
▲楊子佛教禮儀創辦人楊子杰的爸爸 、媽媽乃至阿嬤,引領全家親近農禪寺三十年,從依止聖嚴法師學佛,到三代都誠心護法愛教、立志護持,發心為眾生服務。 圖:1990年八月八日,聖嚴師父法駕前來慰問護法會北投分會,於北投楊家合影留念。

早期,法鼓山剛成立助念團那時,因為很缺義工,家裡就住附近,爸爸媽媽義不容辭就發心當助念團義工,我們一到假日就去當場地組義工,搭帳棚、搬桌子……,是這樣的因緣才有機會跟農禪寺、法鼓山結下因緣。

因為聖嚴師父以「大關懷」等三大教育要建設人間淨土,於八十三年推動第一次佛化聯合奠祭。當時一般人認為家裡有人死亡,都是自家在辦,怎麼會和他人一起合辦,所以師父在推動佛化聯合奠祭也是克服了非常多的困難。好不容易第一次的佛化聯合奠祭辦起來了,經過媒體報導,社會大眾普遍對佛化聯合奠祭感到非常莊嚴、非常溫馨。

佛化聯合奠祭是一年辦四次,等於每三個月才辦一次,辦了一年慢慢有成效,有些信眾的家人往生,想起看過佛化聯合奠祭,非常莊嚴、非常好,他們也想要參加,但不可能等待三個月才辦喪事,所以慢慢地就有民眾需要用佛化奠禮來進行,而當時又沒有殯葬業者願意用佛教方式來為民眾服務,甚至業者也不懂佛教是怎麼做,一般要燒紙紮、用國樂、西樂奏哀樂,要有陣頭、罐頭、輓聯等很多花俏事,但是佛教都不要這些,他們就不會做。因此我們是從當了一、兩年佛化聯合奠祭的義工,看到社會慢慢有了這樣的需要,那時候大哥、大嫂才說,不然我們來為大眾協助看看。從當一、兩年聯合奠祭的義工經驗開始,才踏入殯葬業,也是因為覺得師父的理念非常好,我們同時在推動佛化奠禮,在工作當中幫民眾完成佛化奠禮的舉辦。

聖嚴師父的觀念最少超前了二十年!那時,師父的佛化理念很簡單:少燒香、少燒紙,不要造成環境的汙染、噪音,要環保。當時很多人去寺廟拜拜,燒香都要一把,最少都要三炷香,所以我們在推動佛化奠禮,僅僅是少燒香都很難改變,請家屬不要燒二十四小時的香或點很粗的香,有時候還會被罵,更何況不要燒庫錢、不要燒金銀紙、不要燒紙房子、不要燒紙蓮花……都好難。

當時我們在推動遇到了很多的阻力,為什麼呢?因為當時資訊很難取得(不像現在的網路這麼發達),佛法觀念不普及,大眾都還很封閉,所以那時我們的推動感到非常的挫折,服務一個案子都是費盡千辛萬苦。當時我還沒從事殯葬業,是在從事建築美學設計,投入推廣佛化奠禮之後才知道是多麼的辛苦,但為什麼能堅持至今二十幾年呢?原因就是我們以前聽到 聖嚴師父常常說:「需要有人做、而沒有人做的事情,就我來吧!」因為這樣的關係,所以我才堅持下去,這個佛化奠禮這麼好,應該要有人來做、要有人來推廣。

第二個,師父也常常說:「佛法這麼好,知道的人那麼少,被誤解卻又是那麼多。」以前的民情認為有拿香拜拜就是佛教了,有念經就是佛教了,沒有一些知見而淪為表象,因此我們認為應該要更把持原則,將佛教的喪禮好好推動,做一個觀念的教育,做一個正確的示範,所以我們不可以妥協、不可以讓步,我們若讓步就會讓一般不了解的民眾以為這樣做也是佛教,就會跟著做,而誤導到大眾。總之因為師父講的這些話,我們覺得應該要繼續堅持下去。

師父還有一句話:「我們堅持做對的事情!」當時我們在推動佛化奠禮這個理念非常辛苦,但我們認為它是對的,所以我們一直堅持做這個事情,做了二十幾年到現在,從來沒有改變方向和意志,這是我們從事殯葬業的因緣及困難過程,和空中的大家來分享。

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的佛教葬禮推廣日常
▲正信如法的佛教葬禮有別於傳統民俗舊慣做法,推動喪葬文化革新的過程艱辛又漫長,多年扎實耕耘成就佛教禮儀最優品牌,受到各界認同與讚賞。
圖:李前副總統元簇先生國葬榮典,台灣首例全程採用佛教儀式,由楊子佛教禮儀服務圓滿。


 

三個無常故事,體悟「勇敢面對」的力量

對死亡終點不用忌諱,提早規劃安排才不留遺憾,器官捐贈更能遺愛人間


主持人:真的很不容易!這段艱辛的路走了二十幾年,總算走過來而且廣被大眾認同,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,真的是敬佩你們能夠走過來。

面對死亡一般人總會忌諱,不願意去碰觸,但這卻是你們的工作,長期以來有什麼印象深刻的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?

楊師兄:從事這麼長時間的殯葬業,為這麼多的往生菩薩來服務,真得更能體會到什麼是「無常」,因為每一天都在面對無常,因而我們學習到更需要去珍惜「當下」,因為無常是無時無刻就會到來。我在工作中學習到這些往生菩薩或者家人的經驗,就是「任何事情都要勇敢地去面對」。

舉例說,我們以前有一個案件,有一個年輕的媽媽打電話來楊子,她非常地傷心,我們到醫院去關懷、協助。她的兒子剛好滿十八歲那幾天,當時的年輕人十八歲都會買摩托車,她兒子也有守法騎乘,問題是路邊有一車子靠邊停,從左側下車,年輕人沒看到,一瞬間撞上去,就這樣送到醫院,醫生宣布腦死,他的所有家人趕去醫院,都非常地難過,怎麼會好好的一個學生,快快樂樂出門,警察局卻打電話來通知發生事故,很難接受那個當下。

那位媽媽非常難過,她問醫生說有沒有機會?得到的答案是:如果有機會,也是植物人。她媽媽一聽很難過,但轉念一想,說她兒子曾有一天回到家裡跟她說:今天學校老師有分享,器官捐贈可以幫助一些需要有用器官的人;還說如果有一天他發生事情,他也想要像老師說的,將他的器官捐贈出去。想到這一件事情,她就毅然決然將她兒子的器官捐出去了,因為這樣捐贈器官的關係,幫助了四十幾個需要幫助的人,這個就是我們面對這個工作,而知道了很多不為人知的事。

他們是世間弱勢,卻勇敢無比
▲那病重的妻子對楊會長說:「小孩小,還需要花錢,我不想造成家人的負擔,我要自己決定後事。」|【強弱

另外一個是在有一天早上,有一個非常年輕、虛弱的女性聲音打來問楊子,說想要了解身後事,我們含蓄地請問她,是誰有需要這項服務?她說是我自己。當下約好時間要到她家裡,依約去到她家按了門鈴,出來開門的男主人滑著輪椅出來開門,引導我進去臥房房間,見到他的太太,我才知道她也是一位身障人士,夫妻兩位都是身障人士。

她說,自己因為癌症,已經末期了,她的兩個小孩都只有國小,家裡沒有佛法的觀念,只是傳統的信仰,她怕萬一自己往生了,她的家人、親戚會要兩個小女兒做很多傳統民俗,第一他們沒有經濟能力,也沒有體力辦這些事,她先生也是身障人士,沒辦法像一般人完成這些事,所以她非常擔憂,因此找我想要了解可以怎麼辦。我就跟她分享,可以用佛教的方法,以及如何進行,不會造成小孩的負擔跟妳先生的困惱,她就很安心了,最後委託我說,日後她若往生了,要我跟她其他家人、親戚說這是她的決定,請他們不要給小孩太多的麻煩和困惱。

她非常勇敢地去面對自己的身後事,之後不到一個月,她就往生了,也如願、順利圓滿佛事。這個就是她勇敢面對,去做規劃、安排,不會讓兩個小朋友造成很大的傷害、困擾。

相隔不到一年,這位先生也往生了,因為他們是天生的身障,壽命原較脆弱;他也找我去,因為有之前太太的案件,他後來也很順利地用同樣的方法來完成。所以雖然他們是非常弱勢的家庭,但他們很勇敢來面對他們的生命,直到圓滿畢業。

 學生們搭遊覽車來,每個人手裡拿著一朵花,魚貫走入禮堂,禮堂裡千百隻紙鶴旋飛,全都是他們摺的。
▲ 學生們搭遊覽車來,每個人手裡拿著一朵花,魚貫走入禮堂,鵬旭老師的追思禮堂裡千百隻紙鶴旋飛,全都是他們摺的。|【愛是一

另外還有一個令我印象很深刻,有一個年輕人,他是體專、運動國手,後來到一所國中擔任體育老師,很盡本分、盡責,不用一兩年就當上體育組長,讓學校的體育評鑑結果很優秀。校長覺得這位年輕人很棒,邀約他說有個班級需要代課老師,拜託他來擔任,而那是一個放牛班,所有老師都沒辦法帶,一直在換老師。他原想為這麼多學生服務很樂意,後來才知道這不是一般的班級,但他非常有愛心,他全力以赴,他更早到學校,更晚離開學校,他甚至半夜會接到電話,學生在便利商店喝酒鬧事,半夜把學生一一帶回去。

平時下了課,他要輔導學生功課,還拜託其他的老師多教學生一些時間,甚至他自己留下來學習,學習後再教學生。後來因為太勞累,免疫功能失調就生病了,期間這個班也順利畢業,畢業時他跟學生說:「我的售後服務是永遠的保固期,直到他心跳停止那一天」。但他在半年後就往生了,而他這個生命的意義就是為了服務,生活的價值就是為了奉獻,這是我們學習到的非常寶貴的人生經驗。

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的佛教葬禮推廣日常
▲佛教葬禮莊嚴肅穆、溫馨祥和,引導與會親友來賓共同誦經迴向給往生菩薩,是楊子佛教禮儀規劃追思儀式進行之核心重點。轉悲傷為祝福,以做佛事的精神內涵利益生者與亡者。 圖:法鼓山的法師與蓮友菩薩帶動全場誦念祝福。

 

親人離世了,除了懷念他還能做什麼?

以盡善盡美的籌備來送別,更將無量的祝福轉為慈悲心及善行,表達追思緬懷


主持人:當面對自己親人的往生時,您又是如何處理心境?又是如何去安慰家人呢?

楊師兄:我是把師父常常教我們、大家也都朗朗上口的話用上;就是當發生事情時,要勇敢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。喪親時很多人都會難過,舉例說有一個案例,我印象很深刻,也讓我很感動。

很多年前,有一位國際大導演李安,他的爸爸突然心肌梗塞往生了,當時他在美國,一接到消息馬上回來台灣台南。他非常、非常地難過親愛的爸爸完全沒有預警的就這樣突然走了,這樣一位對國家、社會有貢獻的長者就這樣離世了。

楊子佛教禮儀負責人楊子牧的佛教葬禮推廣日常
▲楊子佛教禮儀藉由服務各界賢達的寶貴實務經驗中學習扎根,力求呈現高質感並深具內涵的佛教葬禮,從未妥協。
圖:臺南一中前校長李昇先生(李安、李崗導演之父)之追思會場布置有如電影場景。


面對所有的後事,他永遠記得爸爸講的一句話:「人生再多的困難,前方的路再多艱難,我們也要提著鋼盔往前衝。」他跟我分享說,他要用他的專業來完成他爸爸人生最後一件事。來自各界湧入的關懷,他想要用沒有宗教性的一種追思方式,共同來緬懷,共同來送行。他就像在拍電影一樣,把會場布置的像電影場景,讓會場布滿竹林似《臥虎藏龍》,非常地有藝術性。而在儀式進行的音樂,他用了電影的配樂,完全用他的心將他的專業投入在儀式的進行,他是非常地盡善盡美,讓人覺得非常地感動,他能夠在喪親的難過之下這麼有智慧、這麼有勇敢,面對這件事情處理的這麼好。

像我的爸爸六年前往生的時候,我也是學習他的精神。因為我的專業是殯葬,為大眾服務,所以我就用師父教我們的,希望藉由每一位往生菩薩與往生的示現機會,好好為他來規畫進行,用如理、如法的方法來進行,藉由最後一次來教育、來弘揚佛法,改變社會不合時宜的風俗習慣

當時我用師父在推動的佛化奠禮,我們也改變了親戚們,讓他們知道我們的親人離開了如何來利益他?第一,我們的心要安定下來,我們的心安定,他的心也會安定。如果為了感謝他、懷念他,我們可以為他做一些事情,舉例如同我們常常鼓勵社會大眾,為了我們的親人,盡可能在這四十九天內用素食,用素食的功德無量,佛教徒講究的是一個慈悲心,不吃葷就是不殺生,不殺生就是慈悲,我們為他做了,並迴向給他。我們也鼓勵親友,回去後可以每天為他誦經,誦《佛說阿彌陀經》、《般若心經》,在每天的誦經中,他的心念跟你感應,他都感受的到你的心意,那也是功德無量。

還可以的話,也可以用他的名義作布施、濟貧、捐作社會公益,這是幫助離世的親人增加善業的福德資糧,「萬般帶不走,唯有業隨身。」藉由我們的專業,用這些方法來引導、安慰家人,讓他們盡一點心意。

在殯葬業第一線多年的楊子牧師兄,接受「點燈─貪生怕死」廣播節目主持人張光斗邀約,於空中和聽眾分享一個與眾不同的殯葬業。
∞線上收聽連結:

點燈文化-貪生怕死.PODCAST節目EP6

Sound On: https://reurl.cc/zNNE4Q
Apple Podcasts: https://reurl.cc/W11gXD
Google Podcasts: https://reurl.cc/zNNLMQ
KKBOX: https://kkbox.fm/9y0ske
Spotify: https://reurl.cc/ZbbvdW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05-333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