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蒙山施食,超薦幽靈離苦

甘露施食普濟餓鬼,為冥界眾生祈福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台中服務處/撰文.2025-04-16

本文摘要:

  1. 佛門功課蒙山施食
  2. 佛教傳統甘露法施食儀式
佛教中「蒙山施食」法門,不僅是每日功課中的重要一環,更承載著佛陀慈悲的教化,讓幽靈餓鬼得以離苦得度。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佛教中「蒙山施食」法門,不僅是每日功課中的重要一環,更承載著佛陀慈悲的教化,讓幽靈餓鬼得以離苦得度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 

佛門功課蒙山施食

「蒙山施食」,是佛門常說的「五堂功課」之一。五堂功課是指早課、晚課、蒙山施食、早齋、午齋,都是佛弟子的生活行持,更是一日之中的五種修持方式。

「蒙山施食」,簡稱「放蒙山」,其行旨在利濟孤魂。它的起源是:
宋代有一位來自天竺(今為印度)的僧人,梵名阿閃撇幹資羅,譯名不動法師,人稱甘露大師、金剛上師,居於四川省蒙山上(今名山縣境)甘露寺。據史籍記載,蒙山有一座大佛,始鑿於南北朝北齊天保二年(551),像高二百尺,比四川樂山大佛還早一百六十二年,為淨土宗早期道場,高僧法顯、慧遠、曇鸞等大師都曾在此修行。

佛教法師於壇城前焚香誦經,施食普濟孤魂,現場莊嚴肅穆,靈氣祥和。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蒙山施食法會現場擺放供品,甘露遍灑,餓鬼離苦,祈願吉祥安樂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 

佛教傳統甘露法施食儀式

不動法師為了普濟幽靈,依唐代金剛智(669-741年)大師瑜伽施食儀軌重譯出瑜伽燄口,並集諸密部成文,稱為蒙山施食儀,又號甘露法,蒙山施食法。

佛典中的「甘露」,常比喻作佛法妙味與妙法。

佛陀在世時,曾為弟子阿難說焰口經及施食之法,若能施飲食給恆河沙數餓鬼及諸仙等,不但不會落入此道,還能延年益壽,諸鬼神等常來擁護,遇事吉祥。

因此從宋代起,此不同於瑜伽燄口的小施食法「蒙山施食」,逐漸成為佛門必備課誦儀軌。
延伸閱讀: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