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迎端午,人間好時節!

防疫把關退病毒,古今皆然!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/撰文

本文摘要

  1. 習俗的由來,最早是為祭祀
  2. 參與活動中,傳承平安寓意
  3. 點茶、禪修,心安則處處安
  4. 正向看風俗,覺觀起心動念
  5. 不憂懼疫情,效法先民智慧
 

習俗的由來,最早是為祭祀

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,
話說這個流傳二千二百多年的傳統節日,
最初是當時崇拜「龍」的古越民族,
舉行圖騰祭祀、以龍舟競渡的節日,
藉此表達對祖先、亡者的緬懷追思;
後來為紀念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抱石跳江,
以及紀念東漢的孝女曹娥,救父投江的孝行,
流傳至今而形成了獨特文化,
是國人非常重視的四大節日之一。
 
 

參與活動中,傳承平安寓意

端午節又名五日節、午日節、端陽節……
在潮濕的梅雨季節轉換之後,
端午就是夏季的信使來報到。
俗諺說:「端午節,天氣熱;五毒醒,不安寧」,
為了防害、防病,驅五毒是頭一件大事,
將常見的蛇、蠍、壁虎、蜈蚣、蟾蜍等,
用彩色紙剪成圖像,或貼門窗四周、兒童手臂上,
互相提醒要避開炎夏的五毒諸毒害,以及容易傳播的傳染疾病。
傳統上不分男女老幼,人人手纏五色絲線,身上佩戴香包,
既能防蚊驅蟲,又有芳香除穢、續命吉祥的寓意。
家家戶戶陸續在門口懸掛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、蒜頭、山丹,
還撒雄黃粉,以驅除各種蟲害,
飲用少量的雄黃酒,避邪驅瘟。
大人小孩尤其期待的包粽子,每一家味道都不一樣,
婆婆媽媽採買好備料、浸糯米、洗竹葉、爆香食材,
蒸煮時的各種香氣味道撲鼻四散,
整串整串飄香的粽子,在端午節這一天早上端上桌,
老一輩的人率闔家大小虔誠祭祀神明,
送離五瘟神,祝禱驅瘟疫。
插菖蒲、包粽子,還有水上比賽划龍舟,
龍舟是送走災邪的交通車,愈快搶旗才能拔頭籌,
還能贏得岸上圍觀民眾一片喝采聲!
正午十一時開始,在陽氣最盛時候取用的午時水,
能作為全家人除瘴癘、淨身洗百病之用;
還有人在地上豎立雞蛋,
立蛋象徵難得的好運到,
這些習俗都是端午節人氣相當高的活動。

 

點茶、禪修,心安則處處安

自唐朝百丈懷海禪師創立禪林清規,
倡導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」,
從那時候開始,天下禪者無不奉行。
據 《敕修清規‧月分須知》記載:
「五月端午日早晨,知事僧堂內燒香,點菖蒲茶。」
世禮居家在端午節飲菖蒲酒,僧侶則以茶代之,
同時,在面對陰陽節氣變化和疫疾隨時伺動下,
佛寺僧人依然在清早焚香、點茶、禪修,
一樣要上堂說法,
一樣有著平常心,
一樣觀照心五毒,
不讓無始以來的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,蠢動萌芽,
觀人自在,
觀事自在,
觀境自在,
觀心自在,
心安,處處安,
所以日日是好日!

 

正向看風俗,覺觀起心動念

近九百年前的佛眼清遠禪師,有一《語錄》傳世,
話說有一年端午節,他上堂說法:
「今日端午,世間人釘桃符,書門閫,使萬邪不窺其戶,百鬼不入其門。世間人又使針燒灸,採藥登山,使萬病不干其體,疫癘不入其身。」
揭示風俗的淵源掌故之後,禪師還詳實說了一段典故:
「昔楚大夫以忠言不用,沉於湘江。後人哀之,以竹筒盛飯,繫五色絲祭之,風俗至今流傳不斷。」
在開悟的禪師眼中,
處處都是禪心的顯現與禪機的妙用,
所以他接著說道:
「世間人喫卻米粽,教老僧脹破肚皮。」
每一個文化裡有一套善惡是非標準,
因為深植人心,才影響了世世代代,
當明白一切來自於彼此的起心動念,
清楚覺觀,
明白本質,
心不再被惡的念頭牽引輪轉,
從此也就得到了祝福與平安。

 

不憂懼疫情,效法先民智慧

今年端午節,讓我們來效法先民的智慧,
不需要擔憂病毒的存在,
落實日常生活防疫工作,
維持個人衛生良好習慣,
學習放鬆,練習呼吸法,
多多運動,增強免疫力,
還可以鼓勵自己:你做得很棒!
如同聖嚴法師教導我們的「好願在人間」,
新冠肺炎或許不會立刻消失無蹤,
但在你我眾人許好願、做好事同時,
「使自己的因緣轉變了,
更能使整個社會環境跟著好轉。
心轉,外在的環境也會隨著轉,
所以會轉好運。」
人間美好的時節,就在我們的眼前!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05-333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