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鼓勵家屬親近佛法,種下菩提善根

「發願迴向小卡」念佛計數小幫手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/撰文

本文摘要

  1. 迴向偈文
  2. 楊子佛教禮儀的心意
  3. 有心就會有感應!
  4. 念佛如何迴向
  5. 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說發心
  6. 念佛十念法
鼓勵家屬親近佛法,種下菩提善根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楊子佛教禮儀特別印製「發願迴向偈小卡」,提供家屬念佛使用。
 

「願生西方淨土中,九品蓮華為父母,花開見佛悟無生,不退菩薩為伴侶。」

這一首佛教徒迴向時經常用到的發願迴向偈文,代表了求生西方淨土的願望,楊子非常重視它,特別製作成名片般大小(如上圖)卡片,另一面則設計108個圓圈計數,讓家屬在每一次念佛、持咒、誦經迴向後可以記錄,同時還方便隨身攜帶、保存。

 

楊子佛教禮儀的心意

楊子負責人楊子牧師兄是虔誠佛弟子,懷抱利他的願心,除了自課精進之外,更長年發菩提心參與法鼓山、佛光山舉辦的共修法會,或是利益眾生的各種善行活動,將種種修行功德迴向給所有服務過的往生菩薩,祈願每一位與楊子結緣的往生菩薩都能離苦得樂、往生淨土。每年農曆七月,楊子會為服務的往生菩薩恭寫雲端超薦牌位,祈願往生佛國淨土,也會以祝福的心為家屬恭寫雲端祈福祿位,祈願闔家消災納福。

鼓勵家屬親近佛法,種下菩提善根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楊子會為服務的往生菩薩恭寫雲端超薦牌位,祈願往生佛國淨土,也會以祝福的心為家屬恭寫雲端祈福祿位,祈願闔家消災納福。
 

有心就會有感應!

佛陀在《阿彌陀經》說:「若有人已發願、今發願、當發願,欲生阿彌陀佛國者,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於彼國土若已生、若今生、若當生。……諸善男子、善女人,若有信者,應當發願生彼國土。」我們能用那些方式來發願呢?可以為自己、為往生菩薩、為一切眾生來發願嗎?

發願,最重要是發信願心;不論為一人、為自他、為冤親債主、為一切眾生,都是可以的。

有心,懇切關注在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上,認真的執持名號當下,一定會得到一心不亂,也就有了念一聲佛號的功德。

當我們早晚課誦做完,要稱念「三皈依」:
自皈依佛,當願眾生,體解大道,發無上心。
自皈依法,當願眾生,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。
自皈依僧,當願眾生,統理大眾,一切無礙。

 

如何迴向

最後是念誦這個迴向文,也就是發願,不過這只是口頭上的發願,若是能在念佛的時候,真的放下萬緣,專心地、一心一意為自己、為往生菩薩、一切眾生,來求生淨土,這樣才是出自內心的真發願。

迴向時還可以先說心中的希望、或罣礙之事、或所發之願,如:

我弟子○○○,
願將今天念佛(行善、抄經、持咒……)功德迴向──
○○○及法界一切眾生,
請阿彌陀佛慈悲接引○○○去西方極樂世界,
(或請阿彌陀佛加持幫助,化解○○○與我之間的冤結)
南無阿彌陀佛(稱念三次或十次),
最後念迴向偈文。


 

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說發心

佛陀在《觀無量壽佛經》中說,當發三種心:一者至誠心,二者深心,三者迴向發願心。又說:「欲生彼國者,當修三福:
  一者,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
  二者,受持三歸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。
  三者,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為淨業。」

釋尊佛陀讚歎阿彌陀佛的宏大願力,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莊嚴之處,鼓勵我們修世福、戒福、行福這三種清淨的福業,是得以求生西方淨土的正因方法。以一念配合一聲佛號,不論稱名念佛時間的長短,都能迴向「願我臨終無障礙」、「阿彌陀佛遠相迎」。

宋代「慈雲懺主」遵式大師,在所撰著的《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》中,有一篇較長的迴向淨土文,文字簡潔有力,流傳至今,已與現今流通版本上有少許差異,但仍是眾多念佛人每日必誦的發願文:

「我弟子(某甲),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願以淨光照我,慈誓攝我。我今正念,稱如來名,經十念頃,為菩提道,求生淨土。佛昔本誓,若有眾生欲生我國,至心信樂,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誹謗正法,我今自憶此生已來,不造逆罪,不謗大乘。願此十念,得入如來大誓海中。承佛慈力,眾罪消滅,淨因增長。若臨欲命終,自知時至,身不病苦,心無貪戀,心不倒散,如入禪定,佛及聖眾,手持金臺,來迎接我。如一念頃,生極樂國,華開見佛,即聞佛乘,頓開佛慧,廣度眾生,滿菩提願(作此願已。便止不必禮拜。要盡此一生不得一日暫廢。唯將不廢自要其心得生彼國)。

 

念佛十念法

平時忙碌的人,可以參考遵式大師的念佛十念法:

「每日清晨服飾已後,面西正立,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,盡一氣為一念,如是十氣名為十念。但隨氣長短,不限佛數,惟長惟久,氣極為度。其佛聲不高不低,不緩不急,調停得中。如此十氣,連屬不斷,意在令心不散,專精為功故。名此為十念者,顯是藉氣束心也。」

十念若能每天堅持,積年累月下來,自然也培養了許多善根因緣,哪怕不能往生淨土呢!尤其當死亡來臨時,往生者非常需要一旁的輔導、幫助,提醒不忘記念佛,不忘阿彌陀佛的慈悲,這都是楊子一直在做的工作之一。念佛,不只能對往生菩薩有助益,更可以幫助往生菩薩的家屬、親朋好友,減緩悲傷的情緒,在提起一聲聲佛號的時候,肯定往生菩薩能如願往生淨土,因此,念佛是真正能「生亡兩利」的修行法門。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