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如何面對死亡?

認識無常,提早做準備,常念佛是捷徑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/撰文

本文摘要

  1. 諸行無常
  2. 佛法能斷生死苦
  3. 星雲大師教念佛

諸行無常

這個世界的一切,有開始就會有結束,並有生滅變化,無法保有短暫的同一狀態,佛教稱之為「諸行無常」,無常又作「非常」。

所有的無常在呈現時,多多少少看似帶著「常」相,但其實一旦有「生」,變化就不曾停「住」,隨著時間遷流而慢慢變化出不同「異」處,比如一個人,會從出生起慢慢成為兒童、青少年、成年,再到壯年、老年,最終老去逝「滅」,這人生百年旅程,無一人例外,連山河大地、銀河系,花、草、海洋、山石,都如辛棄疾〈水調歌頭‧木末翠樓出〉一詞所寫:「人間萬事變滅,今古幾池臺?」我們若能觀察這些生、住、異、滅,會發現都是非常自然的存在。

如何面對死亡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
我們每天都在面對生死無常,佛教的百科全書:《大智度論》卷四十三中記載「二種無常」,第一是「於現在一剎那間停留,而立刻又沒入於過去(剎那滅)」,稱作「念念無常(剎那無常)」;第二是相續的壞滅,好比人在壽命終盡時死滅,此稱「相續無常(一期無常)」。前一種例如念頭的念念生滅,像是瀑流一樣,也是一種無常;後一種是人在今生一期壽命結束時,又會在「業力」的驅策下,延續到下一世。

 

佛法能斷生死苦惱

星雲大師說:「人的軀體只是有生有滅的有為法,但是生命、心靈是無為法。……生命不是出生以後才有,也不是死了就算結束。如果人的生命這麼簡單,生死就不值得畏懼了。道元禪師說:『斷念生死者,佛家一大事之因緣也!』又說:『若生死中有佛,便能無生死。若知生死即涅槃之理,便能無可厭生死,亦能無可願涅槃,自是超脫生死。故唯探究一大事之因緣也。』如果我們能夠認清這個道理,斷惑證真,覺悟生死同於涅槃的道理,就不會讓生死迷惑我們,而能安住於超越生死的藩籬,如此,縱死又有何懼呢?」

無常的力量雖然很大,但我們不用畏懼,無常也是因緣法,應該要重視、掌握的是什麼呢?星雲大師指出:「眾生的生死決定於業力,解脫的聖者則依願力成就生命。……佛教的『涅槃寂靜』形容得好:不生不死,不生不滅;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,超越無我的。例如海水波濤洶湧,海面上的泡沫究竟是海水,還是波浪?從覺悟的觀點來看,有風起浪,無風平靜,動亂最終還是歸於寂靜。」

觀音尊者也開示說:頂尖的修行人,當生命快要終結的時候,他們實際上是快樂的,因為生命的結束,將會讓他們有機會換一個新的身體;當生命到達終點時,中階層的修行者,不會不情願,因為一切都準備好了,他已經為死亡做了準備;一般的修行者,面對死亡沒有愉悅與歡樂,沒有遺憾,「當我還在世的時候,我盡我所能做到最好,現在時間到了,沒有後悔」,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。……從佛教的角度來講,死亡來臨時,對人類來說是一件幸運的事情,因為有幫忙的人,有更多的人會認真的照顧你(楊子全程送行)。還有因為人的智慧,即便在死亡的那一刻,還可以利用智慧,並且繼續訓練一些正面的想法,如:菩提心。

修行的積極意義是在為每個念頭「當下」了生脫死,解脫煩惱束縛,而念佛可以說是最快的捷徑,當我們全面從日常生活中提起正見,正確地認識「諸行無常」、「諸法無」實「我」的存在,就能一步一步進入「涅槃寂靜」。

 

星雲大師教念佛

念佛方法有種種不同,可依照念佛時的環境和心境,以及自己想要的方式去進行。以下是星雲大師教導的念法:
  1. 高聲念佛:《寶積經》云:「高聲念佛,魔軍退散。」念佛時聲音洪亮大聲,其效用可治昏沉,提振起精神,掃除雜念。
  2. 心中默念:口不出聲,但在心裡明明白白,適用於公共場所或旅遊。
  3. 金剛念:聲調介於高聲念佛與心中默念之間,一句句口、念分明,耳聽分明,心想分明,能令佛號聲在身口意中不散失。
  4. 追頂念:字句緊急,一聲追一聲,中間毫無空隙,因此雜念無從生起。
  5. 覺照念:念念迴光返照,向於自性。
  6. 觀想念:一面念佛,一面觀想佛身相好,佛國莊嚴。
  7. 禮拜念:拜佛、念佛同時進行。
  8. 記數念:以念珠、計數器記錄念佛次數。
  9. 十口氣念:以盡一口氣為度,用追頂法念佛,當出氣已短促,再吸一口氣續念,名為一口氣,如是十次,故名為十口氣念。(出自《人間佛教系列‧佛教與生活‧生活與修持》)
大師表示,念佛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,讓我們的健康、運氣都會愈來愈好,消災免難,因為不僅能得到諸佛的護念、加持(如《阿彌陀經》云:「是諸善男子、善女人,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,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),心境也會愈發清明,自然煩惱就會減少,心中也會有力量,不會恐懼,不會退轉,還能常遇善友、福慧圓滿、命終歡喜。

讓我們提早做好準備,就不會對死亡有所恐懼害怕;讓念佛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實踐進行,自己獲得法喜利益時,將這份法喜、光明迴向一切眾生也都能得到,在這樣無盡因緣下,我們的心也成為了佛心,也成為如阿彌陀佛一樣的無量壽、無量光。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