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《與神同行》的轉世陷阱和地獄迷思

~~認識《地藏經》的無間地獄

楊子佛教禮儀.臺北訊】
 
《與神同行》是個以死後審判為主軸的奇幻故事,儘管第一集電影片頭引用了《佛說壽生經》經文,但片中所呈現的轉世獎賞以及七大地獄觀點,卻充滿了民間信仰的迷思……
 

▲寫下臺灣近年最賣座亞洲電影紀錄的韓片《與神同行》,是個以死後審判為主軸的奇幻故事。
 
隨著系列電影第二集《與神同行:最終審判》在暑期上映,這個以死後審判為主軸的奇幻故事,再度成為熱門話題。
 
《與神同行》,這一部在半年多前以突破五億的票房,寫下臺灣近年最賣座亞洲電影紀錄的韓片,改編自同名網路漫畫。相信大家就算沒看過電影和漫畫,也聽聞過劇情大概——消防隊員金自鴻(車太鉉飾演)因公殉職,繼而在三位身兼「辯護律師」的陰間使者陪同下,展開了為期四十九天的地獄審判之旅。
 
至於陰間訴訟的時限,為什麼是「四十九天」呢?第一集《與神同行》在電影一開始,就引用所謂的《佛說壽生經》經文,說明人死後必須在此時限內歷經七大地獄的審判,無罪者得以再轉世為人,有罪者即刻服刑受報。
 
在此且不討論《佛說壽生經》的真偽,僅就《與神同行》中關於地獄審判的情節,以廣為人知的佛教經典所述相關內容,逐一對照檢視,釐清一般民間信仰對「死後世界」的迷思。
 
從臨終到命終,先經四大分離
 
臨終四大分離:地、水、火、風
 
佛教認為眾生在當期壽命將盡之時,必須先依序歷經「地、水、火、風」四大分離的階段:
 
簡單說,先是地大融於水大,身體會有很重的下沉感,體內水分洩出;接著是水大融於火大,熱能逐一散去,體溫下降,全身發冷;最後是火大融於風大,開始呼吸困難,出氣比進氣多,直到最後一口氣呼出為止。
 
根據佛典所述,此一階段的痛苦程度,人人不盡相同,端視個人生前善業或惡業的果報深淺而定,行善積德之人臨終自然愈少痛苦。
 
眾生臨終之時,必須先歷經「四大分離」,此一階段的痛苦程度,人人不盡相同,端視個人生前善業或惡業的果報深淺而定,行善積德之人臨終自然愈少痛苦
▲眾生臨終之時,必須先歷經「四大分離」,此一階段的痛苦程度,人人不盡相同,端視個人生前善業或惡業的果報深淺而定,行善積德之人臨終自然愈少痛苦。(攝影/郭子洋)
 
誠如上述,當人呼出最後一口氣,心跳停止了,醫學上即宣告死亡【註1】。然而,就佛教觀點而言,除非神識完全脫離身體了,才能算是真正的死亡。
【註1】現代醫學已經證明,人體在心跳停止後,腦幹機能仍未停止運作,有時甚至可以繼續維持數個小時之久,此時死者不但仍有意識,也仍可聽見周邊的聲音。(看更多 → 美研究:人死後仍可以聽到親友的說話!
 
神識脫離的時間長短,儘管人人不盡相同,不過,根據一般佛教禮儀的作法,至少要為逝者助念八個小時以念佛助其提起正念,順利往生淨土,抑或投生善道。
 
命終三類出路:大善大惡者無中陰階段
 
神識脫離之後,命終者可能會面臨的狀況,大致有三種:
 
一、大善者,直接往生天道,享天人福報;若是有修行者,則會與佛菩薩相應,蒙佛接引往生淨土,脫離六道輪迴【註2】
【註2】六道:包括天、人、阿修羅等三善道,以及畜生、餓鬼、地獄等三惡道。
 
二、大惡者,直接投生惡道受業報,亦即轉生為畜生、餓鬼、地獄等三者其中之一,而地獄道可謂最苦的一道。
 
三、小善小惡者,成為「中陰身」【註3】,開始等待往生的因緣和時機到來,這段類似候車的過渡時期稱為中陰期,每個人的時間也不盡相同,但為期可長達七七四十九天。
【註3】大致上,六道眾生命終後都可能有中陰身。
民間信仰多以為人死後就是變成鬼,但中陰身並不是「餓鬼道」的鬼,而是一種微細物質所成的化生身,也可說是常人肉眼不可見的短期存在型態。
中陰身擁有五種神通,包括神足通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,簡單說就是,中陰身有千里眼、順風耳,想去哪裡瞬間可至,能感應他人心中所想,能知曉人我的累世因果。

 


▲民間信仰多以為人死後就是變成鬼,但中陰身並不是「餓鬼道」的鬼,而是一種微細物質所成的化生身,也可說是常人肉眼不可見的短期存在型態。
 
《與神同行》的轉世迷思:不入地獄就轉世為人?
 
說到這裡,看過《與神同行》的朋友,可能會立刻聯想到電影中的陰間審判時限,同樣就是四十九天。電影裡的審判情節,所反映出的是漢人的民間信仰——死後要接受地府閻王的審判,有罪者判入十八層地獄受刑,無罪者可重返陽間投胎轉世。
 
問題是,上述的民間信仰裡有兩個常見的迷思,其一是對轉世選項的迷思,其二是對受苦享樂的迷思。
 
轉世選項迷思:死後出路只有二種?
 
首先,民間信仰認為,人死就是鬼,不做鬼了就重新為人,因此,生死輪迴的模式就是直線進行的:人→鬼→人→鬼→人→鬼……。但是,以佛法角度而言,有情眾生的輪迴模式,其實可分為六道,換言之,就像是俄羅斯輪盤,每一道的機率都是六分之一。
 
人,固然是六道中最適合修行的一類,但卻也是最容易造惡業的一類,惡業深重者,別說是天道、阿修羅道了,就連想要轉世回人道都不可能。所以佛教說「人身難得」,此言不虛。今生為人,不表示來生依然有機會做人。
 
受苦享樂迷思:重新做人是大福報?
 
再者,《與神同行》的主角金自鴻因為是正義良善的好人,亦即電影中所謂的「貴人」,於是最終獲判無罪,得以即刻轉世投胎為人。若以此審判邏輯來看,似乎投生人道是至高的福報。然而,若從佛法觀點來說,生老病死的輪迴,本身就是苦,即便身處無憂無慮、不老不病的長壽天道,依然難逃壽盡的死苦。
 
所以,佛陀教導我們修行,就是要跳脫出六道輪迴,才能真正離苦得樂。能夠轉世為人,雖說已是福報,但從根本來說,依然是苦。說白一點,電影裡獎勵貴人的轉世結局,其實也是一種輪迴陷阱!因此佛法說要去除我執,才能真正心無罣礙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妄想,達到究竟涅槃的境界。
 
經閻王判決無罪者可轉世為人,雖說已是福報,但從根本來說,依然是苦。講難聽一點,電影裡獎勵貴人的轉世結局,其實也是一種輪迴陷阱
▲經閻王判決無罪者可轉世為人,雖說已是福報,但從根本來說,依然是苦。講難聽一點,電影裡獎勵貴人的轉世結局,其實也是一種輪迴陷阱!(翻攝自 Youtube 電影預告)
 

《與神同行》的地獄迷思:罪人服刑處只有七大地獄?
 

除了轉世獎賞的迷思之外,《與神同行》片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七大地獄,其實也存在著民間信仰常見的迷思。
 
地獄,我們都以為是地名,其實它就如同人(道)與畜生(道),也是一種生命狀態的代名詞。「地獄」一詞,譯自梵文 Nāraka,原義是「無可樂」,見文思義,此類生命就是一直處於受苦的情境中,毫無半分樂受可言。白話來講,地獄眾生本身即為受無盡苦的代名詞,無論他們身在何處,所在之處也就是地獄。
 
對於地獄描述得最詳盡的佛經,就是眾所周知的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簡稱《地藏經》。
 
《與神同行》:七大罪刑判入七大地獄
 

《與神同行》把地獄依不同罪行,分為七大類,分別是卞城大王掌管的「殺人地獄」、楚江大王掌管的「怠惰地獄」、泰山大王掌管的「說謊地獄」、五官大王掌管的「不義地獄」、宋帝大王掌管的「背叛地獄」、秦廣大王掌管的「暴力地獄」、閻羅大王掌管的「人倫(不孝)地獄」。
 
但是,惡業造罪何止這七種!儘管在電腦特效輔助下,電影中的七大地獄景觀,畫面生動逼真又駭人。然而,地獄是因眾業所感而生,所以絕對不會只有這七類,刑罰之殘酷也絕對超乎電影所能呈現!
 
《與神同行》把地獄依不同罪行,分為七大類,儘管在電腦特效輔助下,電影中的七大地獄景觀,畫面生動逼真又駭人,但是,惡業造罪何止這七種
▲《與神同行》把地獄依不同罪行,分為七大類,儘管在電腦特效輔助下,電影中的七大地獄景觀,畫面生動逼真又駭人,但是,惡業造罪何止這七種!
 
《地藏經》:無間地獄多到說不盡
 

《地藏經》說,大地獄共可分為一十八所,但每一所大地獄之下,還有百千萬種的中地獄;而每一處中地獄之下,又有百千萬種的小地獄,地獄的種類與數量之多,多到百千萬劫說不盡。
 
不過,無論是哪一種地獄,刀山火海劍林油鍋,抑或拔舌剉首燒腳啗眼,這些地獄其實都有一個共通的名字,那就是「無間地獄」!
 
無間(讀音ㄐㄧㄢˋ),有兩層意義,一是無間斷,一是無分別。因此,「無間地獄」含有五種「無間」之意:
 
一、時無間:時間無間斷,日夜受罪。
 
二、空無間:空間無分別,地獄可以無上限地容納受刑者,一人亦滿,多人亦滿。
 
三、罪刑無間:各式各樣的刑具刑罰無間斷,不會像電影情節一樣只有單一刑罰。
 
四、平等無間:受刑者無論原本來自哪一道,管它男女老幼、神鬼畜生,都無分別地受刑。
 
五、生死無間:受刑至死,隨即死而復生,繼續受刑,一日一夜即可萬死萬生,除非業盡,否則永無間斷,求出無期。
 
人身難得佛法難聞,把握今生自度度人
 
地藏王菩薩曾發下弘誓願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」如此悲心大願,實踐難度之高,絕非常人所能想像,因為久遠劫以來有增無減的地獄眾生,只怕根本是多到難以統計吧!
 
地球眾生,舉止動念無不造業
 
正如《地藏經》所言,「南閻浮提眾生【註4】,舉止動念,無不是業,無不是罪,何況恣情殺害、竊盜、邪淫、妄語、百千罪狀。」
【註4】南閻浮提,又譯為南贍部州,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地球。
據《長阿含經》所載,人道眾生所居住的地方,分別位於須彌山的東西南北,除了人壽近百歲的南贍部州,還有東勝神州(人壽二百五十歲)、西牛賀州(人壽五百歲)、北俱盧州(人壽千歲)。
四大部州中,最有福報者,首推北俱盧州人;而勇猛強記的南贍部州人,儘管最容易造業,卻也是唯一能修梵行而成就佛道者。

 
地藏王菩薩曾發下弘誓願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」
▲地藏王菩薩曾發下弘誓願:「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;眾生度盡,方證菩提。」如此悲心大願,實踐難度之高,絕非常人所能想像。
 
百千萬劫數說不盡的無間地獄,如恆河沙數般難以計量,全都是因應眾生惡業而生,如此想來,可知業力有多可怕!所以,地藏王菩薩說:「業力甚大,能敵須彌,能深巨海,能障聖道。是故,眾生莫輕小惡,以為無罪,死後有報,纖毫受之。」
 
正因南閻浮提(地球)眾生容易為惡造業,更需要善用壽命有限的人身,積德行善,修菩提道,否則,一旦墮入惡道,「萬劫不復」這個詞可不是說假的【註5】,人身恐難再得。
【註5】一「劫」的時間,到底有多長呢?
據《大智度論》所載,「自壽自十歲,百年增一至八萬四千歲為止,然後再百年減一至十歲為止,如是一增一減,為一小劫,二十小劫為一中劫,經成、住、壞、空,四中劫為一大劫,即一世界成毀的時間。」
實際用數字來計算的話,1 小劫可換算為 1679 萬 8000 年;20 小劫為 1 中劫,即 3 億 3596 萬年; 4 中劫為 1 大劫,即 13 億 4384 萬年。(參考資料出處:維基百科 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劫_(時間))

 
人身難得,如盲龜遇浮木
 
人身難得,究竟有多「難」呢?根據《雜阿含經》記載,佛陀曾引用以下比喻來說明重入人道的機率:
 
在茫茫大海中,一隻壽命長達無量劫的盲眼海龜,每百年才浮出海面一次;而大海中有一根浮木,木頭上有一個孔洞,這隻盲龜能夠恰好從浮木的孔洞中探頭而出的機率,就相當於眾生能夠得人身的機率了。
 
佛偈有云:「人身難得今已得,佛法難聞今已聞,此身不向今生度,更向何生度此身。」適逢人間孝親月,以及佛教的盂蘭盆節【註6】(民間信仰將此日訂為中元節),何不就以誦讀佛門孝經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來自度度人吧!倘能配合上茹素(不殺生造業)、布施,更有益於消業報恩——不僅是消自身累世惡業,還能以功德迴向報答累世親眷的恩情!
【註6】關於「盂蘭盆」:
由梵語音譯的「盂蘭」,原義為「倒懸」,而「盆」則是指「解救的器物」,所以「盂蘭盆」意指解救苦難的器物,亦即以容器盛裝百味五果來供養三寶,以功德迴向來解救地獄裡的苦難眾生。
至於盂蘭盆法會的由來,根據《佛說盂蘭盆經》記載,是因為佛陀弟子目犍連尊者,證得阿羅漢果位後,發現生前慳貪的母親身墮餓鬼道,飽受無法進食之苦,他想用神通拯救母親卻無能為力,佛陀後來教他以供養僧眾的方式迴向功德給罪母,而僧眾也為其誦經超度,終於讓她脫離餓鬼道。
此一佛經典故,後來演變成了中國民間傳說的「目蓮救母」故事;又因
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中也有類似的救母記載,於是人們就把兩者連結起來,誤以為傳說中的目蓮就是地藏王菩薩,其實不是的。
 
適逢人間孝親月,以及佛教的盂蘭盆節(民間信仰將此日訂為中元節),何不就以誦讀佛門孝經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來自度度人吧
▲適逢人間孝親月,以及佛教的盂蘭盆節(民間信仰將此日訂為中元節),何不就以誦讀佛門孝經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來自度度人吧!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