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茹素護眾生,愛自己也愛地球(下)

茹素利益往生親人.培養對眾生的慈悲心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台中服務處/撰文

本文摘要:

  1. 肉食難免含毒素,吃素保健清腸胃
  2. 楊子鼓勵家屬吃素,利益往生親人
  3. 南朝誌公禪師小故事:豬羊炕上坐,六親鍋裡煮
  4. 茹素,是為了培養對眾生的慈悲心
  5. 眾生皆有佛性,何忍啖食未來佛?
  6. 111世界蔬醒日,鼓勵大眾「蔬食」減碳
動物被宰殺時,會因強烈的恐懼或憤怒情緒,在體內生成毒素,最後隨著肉食被人類悉數吞下肚。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動物被宰殺時,會因強烈的恐懼或憤怒情緒,在體內生成毒素,最後隨著肉食被人類悉數吞下肚。 圖/楊子佛教禮儀
 
食用動物的肉,多多少少總是會吃下毒素的!聖嚴法師便曾提及,動物在被宰殺時,會因強烈的恐懼或憤怒情緒,在體內生成毒素……
 

肉食難免含毒素,吃素保健清腸胃

《食物重健:上上醫的叮嚀》一書的作者,以茹素食療幫助過許多重症患者恢復健康的張燕醫師,曾如此表示:「吃素,是為了清腸胃。」
 
張燕醫師明確指出,現今的肉食大都含有許多毒素,其中除了生長激素、抗生素,還包括牲畜的飼料可能受到農藥或含重金屬的土地汙染,而人類位居食物鏈的頂端,食肉所累積的體內毒素自然是加倍計算了!
 
事實上,無論動物本身有無受到外來汙染,食用動物的肉,多多少少總是會吃下毒素的!
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便曾提及,動物在被宰殺時,會因強烈的恐懼或憤怒情緒,在體內生成毒素;這些微量毒素雖無法化驗,卻會隨著肉食被人類悉數吞下肚,長久下來,人體怎麼會健康呢?

 

楊子鼓勵家屬吃素,利益往生親人

肉食,除了前文所說的壞處,危害人體健康、破壞地球環境,更重要的是,肉食需求導致許多無辜眾生被殺害,實在有失慈悲!換句話說,「吃動物」的同時,也等於是在蠶食我們自己的慈悲心!
 
楊子佛教禮儀一向鼓勵家屬吃素,特別是在親人往生後的 49 天內(中陰期)【註】吃素,原因正在於此。

【註】中陰期,即生命在死亡之後,到下一期生命開始之前的過渡時期;此時的生命狀態,佛教稱之為「
中陰身」。中陰身並非民間所說的「鬼」,但卻擁有「鬼道」眾生也不見得具備的一些神通(亦即特異功能),例如神足通、天眼通、天耳通、他心通、宿命通等。
 
佛陀告訴我們,茹素,不但減少了殺生造業(包括己殺與他殺),避免了冤冤相報的因果債,更是慈悲護生的表現,其中功德不可限量。是的,佛教提倡吃素,正是基於慈悲!
 
楊子的
禮儀師每次在作事前簡報說明時,均會提醒家屬最好能在往生親人的中陰期茹素,無非是希望家屬們能藉此少造業、多積德,為親人積聚福德資糧,幫助他(她)往生佛國淨土,抑或是至少能夠投生善道。
 
相較於
傳統喪葬習俗中既不環保又浪費錢的焚燒紙錢、紙紮做法,吃素、布施、念佛誦經迴向,更能利益往生者!當然了,對於護生行善的在生者(陽世家屬)自身而言,修福積德更是不在話下——這也正是楊子多年來極力推廣的「冥陽兩利」做法!
 

 
「楊子佛教禮儀」一向鼓勵家屬吃素,特別是在親人往生後的49天內吃素。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「楊子佛教禮儀」一向鼓勵家屬吃素,特別是在親人往生後的49天內吃素。 圖/楊子佛教禮儀
 

南朝誌公禪師小故事:豬羊炕上坐,六親鍋裡煮

至於「茹素」為什麼能避免冤冤相報的因果債呢?以下與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:
 
南朝梁武帝時代的高僧誌公禪師,世稱誌公和尚,據說他身懷神通。因梁武帝提倡佛教,當時大戶人家辦喜事時,都要請和尚來念吉祥經祈福。有一天,誌公和尚應邀為一戶有錢人家誦經,孰料他才一踏進門,就不住嘆息道:
 
「古古怪,怪怪古,孫子娶祖母。
 豬羊炕上坐,六親鍋裡煮。
 女食母之肉,子打父皮鼓。
 眾人來賀喜,我說真是苦!」
 
原來當日的新郎官,也就是這戶人家的兒子,自小就備受祖母疼愛,但孫兒還未懂事,祖母就病故了,臨終前還一直心心念念著孫兒,擔心自己死後再沒人能像她這樣無微不至地寵愛照顧孫兒,正因這一念牽掛,祖母後來投生為鄰村女孩,亦即今日的新娘,成為她前世孫兒的媳婦!
 
在擁有宿命通的誌公和尚眼中,宴席喜廳炕上端坐的六親眷屬,竟大都是從前這戶人家飼養的豬羊家畜,牠們被宰殺吃掉後,如今個個投生為這家人的親戚!至於餐桌上菜鍋裡烹煮著的豬肉羊肉,竟是這家人昔日的六親眷屬,因為前世吃了太多豬羊,如今投生為畜牲,供人宰割烹食還債!
 

公和尚眼見喜宴上,有一名女子津津有味地吃著豬蹄,卻渾然不覺這隻豬竟是她前世的母親!而在一旁歡鑼喜鼓助興的樂隊,其中一名樂手正用力敲打著驢皮做的鼓,卻不知道這隻驢竟是他前世的父親!
 
表面上歡樂無比的吉慶喜事,席間人人滿口賀喜,看在誌公和尚眼中,卻是殘忍無比的人間因果悲劇,怎一個「苦」字能道盡呢!
 
佛教認為眾生平等,基於慈悲而提倡吃素,更何況芸芸眾生彼此之間都曾是親眷友朋,只因隔世不識而相互啖食,實在可悲可嘆

▲佛教認為眾生平等,基於慈悲而提倡吃素,更何況芸芸眾生彼此之間都曾是親眷友朋,只因隔世不識而相互啖食,實在可悲可嘆。 圖/楊子佛教禮儀
 

茹素,是為了培養對眾生的慈悲心

根據《楞伽經》記載,佛陀曾為弟子大慧菩薩如此開示:
 
「一切諸肉有無量緣,菩薩於中當生悲憫,不應啖食,我今為汝說其少分。大慧!一切眾生從無始來,在生死中輪迴不息,靡不曾作父母、兄弟、男女眷屬乃至朋友、親愛、侍使,易生而受鳥獸等身,云何於中取之而食?大慧!菩薩摩訶薩觀諸眾生同於己身,念肉皆從有命中來,云何而食!……」
 
以上經文,用白話來講就是:芸芸眾生無一不是在世間輾轉歷經百千萬劫的輪迴,生而復死,死而復生,彼此之間都曾互為六親眷屬或至交好友,只因隔世而互不相識。對於淪入畜生道的眾生,人們毫無悲憫地大快朵頤,卻渾然不知盤中肉或恐曾是前生至親,豈不可悲?
 
在許多大乘佛教經典中,其實都可見到禁絕肉食的教法,例如《楞嚴經》亦云:「以人食羊,人死為羊,羊死為人,如是乃至十生之類,死死生生,互來相啖,惡業俱生,窮未來際,汝負我命,我還汝債,以是因緣,經千百劫,常在生死。」
 
「夫食肉者,斷大慈種。」佛陀如是說。慈悲心愈少,就離佛愈遠。因此,佛教五戒的第一條,就是不殺生!聖嚴法師也一再提醒我們,茹素不只是戒殺,更是為了培養我們對眾生的慈悲心。
 
▲法鼓山聖嚴法師為社會大眾解說佛教鼓勵吃素的原因,以及素食的多種好處。
 

眾生皆有佛性,何忍啖食未來佛?

畢生篤信佛法的北宋詩人黃庭堅,曾作過這麼一首〈戒殺詩〉:「我肉眾生肉,名殊體不殊。元同一種性,只是別形軀;苦惱從他受,肥甘為我須。莫教閻老斷,自揣看何如。」
 
一如〈戒殺詩〉所云,佛教的慈悲心,正是建立於此一「眾生平等」的觀念上!佛陀告訴我們,一切眾生皆有佛性,皆是未來佛,儘管人畜殊途,自性卻相同。
 
黃庭堅在詩中犀利指出,他身同我身,我肉即他肉,如今只為了滿足一己口腹之欲,無視於眾生被宰殺的痛苦,如此殘忍行徑,何必等到死後由閻王論斷懲處,自己好好想一想,應不難猜到來世果報!
 
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「因果法則」實為宇宙間運作不輟的真理!「千百年來碗裡羹,怨聲如海恨難平;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。」明代愿雲禪師的這首偈語,正是在提醒世人殺生食肉的因果,不啻發人深省的暮鼓晨鐘。
 

 

111世界蔬醒日,鼓勵大眾「蔬食」減碳

綜觀前文所述,我們可以如此論斷:不管是基於慈悲護眾生的觀點,或者個人護健康的顧慮,抑或是環保愛地球的考量,飲食上盡量減少肉食比例,增加蔬食的攝取,絕對是利多於弊!
 
根據環保署和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的統計數據,蔬食一餐可減碳0.8公斤左右,連吃5天就能減碳約12公斤——這個數字,相當於一棵樹365天的吸碳量!
 
諸多科學研究結果告訴我們,想要減緩溫室效應,遏阻近年來在世界各地引發災情的極端氣候,不能只仰賴「巴黎氣候協議」的履行承諾,或者只靠各國政府的環保、能源政策;眼下就有個最簡單的方法,那就是每個人都做得到的——「蔬食」減碳。
 
▲「111 世界蔬醒日」運動,勸請社會大眾響應茹素減碳救地球。
 
慈濟基金會近年來積極推動的111 世界蔬醒日」運動(即「每1人、每1天、每1餐」茹素),正是基於「少肉食,少暖化」思維以及慈悲心所發起的「勸素運動」:
 
號召 111 萬人在每年1月11日響應茹素,預估可藉此減少 2220 噸的碳排放,亦即 7400 萬棵樹一天內的吸碳量;同時,讓聯合國正視蔬食的重要性,進而將這一天明訂為「世界蔬醒日」(Earth Ethical Eating Day)。
 
你,今天吃素了嗎?蔬食減碳,就趁現在!既為自己,也為地球,更為眾生!讓我們一齊共同創造人類、動物、環境的美好「三贏」吧!
 
>>響應「111 世界蔬醒日」運動連署:http://earth111.org/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