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拒絕「擲筊」決定身後事!談身後事預囑與善終品質|告別傳統忌諱,用預囑寫下給家人的安定禮物

掌握善終的四個關鍵準備:預立醫療、心靈平靜、財產規劃、身後事預囑

預約一場圓滿告別:提早交代身後事,是愛的具體表現,也是留給家人最好的告別禮物。

談身後事預囑與善終品質 (楊子佛教禮儀公司林秋萍講師)從殯葬實務經驗出發,解析華人忌諱談死的迷思,並結合《殯葬管理條例》說明殯葬自主的法律依據。透過唐瑞彬居士的真實故事,深度探討如何藉由預立醫療、心靈準備與身後事預囑,達成有尊嚴的善終,真正做到生死兩相安。

身後事預囑:留愛不留遺憾的四個關鍵步驟

提早交代身後事是留給家人最安定的禮物。依據實務經驗與法律條例,專家建議您從以下四個面向著手準備:

準備面向 核心內容與法律依據
身體安定 (醫療)
  • 預立醫療決定(Advance Decision, AD):簽署文件,生命末期由自己決定是否接受急救或延命醫療。清楚了解並表達的法定書面文件。這份文件允許人在未來符合特定臨床條件(如生命末期、不可逆昏迷、永久植物人狀態、極重度失智等)時,事先決定是否接受或拒絕維持生命治療、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等醫療措施。此文件確保個人醫療自主權利,保障生命尊嚴和善終權益。
  •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(Advance Care Planning, ACP):本人、醫療諮商團隊和親屬或其他相關人士共同進行溝通討論的過程,目的是在意願人未來因重大意外或疾病,陷入特定臨床條件(如生命末期、不可逆昏迷、永久植物人、極重度失智等),或因失去自主表達能力時,能事先決定自身希望接受或拒絕的醫療照護方式,包括維持生命治療及人工營養流體餵養。
  • 目標:避免無謂的醫療折磨與家人在病房前的艱難抉擇。
心靈平靜 (生命價值)
  • 透過宗教寄託、當志工、完成圓夢清單,肯定生命的價值與意義。
  • 案例:唐居士將癌細胞視為「癌菩薩」,以正向心態面對治療。
財產清單 (家人安心)
  • 預先交代所有財產清單:包含存摺、印章、保險、貴重物品的存放位置。
  • 目標:避免親屬花費時間協尋,確保家人在治喪期間心無旁騖。
身後事預囑 (殯葬自主)
  • 法律依據:《殯葬管理條例》第61條。
  • 預囑內容:宗教儀式(佛教、基督教)、葬法選擇(植存、海葬)、喪禮規模與費用預算。

*備註:身後事預囑可為遺囑或意願書形式,建議諮詢專業人士或禮儀公司,確保內容完整性。


【殯葬自主權常見疑問詳解 Q&A】

最常見FAQ解答。
  • Q1:什麼是「殯葬自主權」?我可以自己決定告別式要不要燒金紙或拜飯嗎?

    • A:殯葬自主權是《殯葬管理條例》賦予的權利,讓國民對自己的身後事有最終決定權。您可以透過預囑,指定不燒金紙、不拜飯的正信佛教儀式,或選擇任何符合您意願的多元葬法。

  • Q2:身後事預囑最容易被忽略的「交代清單」是什麼?

    • A: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詳細的財產清單,包含存摺、印章、保險單、貴重物品(如黃金)的確切位置。若不交代清楚,家人會在治喪期間因焦慮協尋而產生更多紛爭。

  • Q3:如果家人宗教信仰不同,身後事該聽誰的?有法律依據嗎?

    • A:依據《殯葬管理條例》第61條,成年人有權就自己的身後事預立遺囑或意願書,家人應當尊重。當親屬間意見不合,應以逝者本人預立的殯葬自主意願為優先。

  • Q4:如何避免兄弟姊妹為了「喪禮費用」吵翻天?

    • A:應在身後事預囑中,明確規劃和載明喪禮的費用預算、支出項目和預算上限,並交代款項來源。清楚的預算規劃能避免子女在倉促間產生「要花多少」的爭執。

  • Q5:我家只有女兒,傳統上「捧牌位」一定要兒子嗎?

    • A:不一定。現代國民喪禮強調性別平等和多元尊重。由女兒捧牌位、護送骨灰,這完全符合現代殯葬自主與性別平等的精神。

  • Q6:生前將存摺、印章等財產清單交代清楚,能為家人帶來什麼幫助?

    • A:最大的幫助是減少家人的焦慮與紛爭。治喪期間,家人無需花費時間和精力協尋遺產,能專注於處理哀傷和告別,確保逝者心願得以圓滿。

  • Q7:預立意願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?如何做到「生死兩相安」?

    • A:最終目的是實現心願、圓滿遺願。透過「說清楚、講明白」,讓生者(家屬)有 SOP 依循,減少決策壓力與爭執,讓逝者無憾往生,生者安定圓滿,達成生死兩相安。

  • Q8:「善終」的標準是什麼?除了醫療,還有哪四個關鍵準備?

    • A:善終是指「生命的品質直到最後一刻都能保持尊嚴」。除了預立醫療決定,關鍵準備還包含:心靈平靜(完成圓夢)、財產清單的交代,以及身後事預囑的規劃。

  • Q9:預立醫療決定 (AD) 和「放棄急救」有什麼不同?

    • A:預立醫療決定 (AD) 是在意識清楚時,預先決定生命末期是否接受維生醫療或人工營養。它比單純的放棄急救範圍更廣,目標是讓病人在醫療上能自己做主,避免無謂的折磨,是達成善終的關鍵準備之一。

  • Q10: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(ACP) 是什麼?身後事預囑前需要 ACP 嗎?

    • A:預立醫療照護諮商 (ACP) 是指在簽署 AD 前,與醫療團隊和家屬共同討論末期醫療意願。諮商能確保決定是深思熟慮且家人知情,讓醫療決定更具效力與安定性。

  • Q11:華人社會為什麼忌諱談「死」?這個迷思對規劃身後事造成了什麼困擾?

    • A:華人因忌諱,常迴避談論死亡,認為「談死不吉利」(如醫院避諱「四樓」)。這導致身後事缺乏事先溝通與規劃,讓家屬在面臨死亡時,必須倉促地「擲筊」問神,造成更多遺憾與紛爭。」

  • Q12:正信佛教葬禮和傳統喪事主要差別在哪?

    • A:正信佛教葬禮核心在於重視冥陽兩利的精神內涵,且不執著傳統習俗作法,例如:不燒金紙、不拜飯等等......,將資源用於更有意義的行善布施,儀式簡約莊嚴;傳統喪禮普遍呈現凸顯哀戚氛圍,包含較多習俗儀式、器物資源的消耗浪費或繁雜腥葷的供品。

  • 日期.2025-10-09

    我們的堅持與承諾

    生命的意義,在於人與人的相互照亮。我們將每一次服務圓滿後的感恩,化為社會公益的行動,讓每個生命的終點,都能成為一個新的善緣起點。
    —— 楊子佛教禮儀

    延伸閱讀: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