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爐儀式怎麼進行?何時做?要準備什麼?一篇掌握合爐從準備到圓滿的關鍵,了解脫孝、入祀祖先牌位的習俗與現代意義,為摯愛的親人走完最後一哩路。
Loading...

合爐流程、供品準備一次看懂:圓滿先人歸屬的最後儀式|看懂結爐習俗‧懶人包

從對年到合爐(合火),一篇文搞懂脫孝與入祀祖先牌位的完整儀式與禁忌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中區服務處/撰文.2025-07-02

本文摘要:

  1. 合爐儀式指南懶人包
  2. 認識「合爐」的意義
  3. 「合爐」的時間與做法
  4. 莊重不鋪張,全家一起迴向
民間禮俗在服喪三年期滿之後,一切作息恢復平常,擇一吉日將亡者靈位除去(除靈),神主(魂帛)燒化,亡者姓名題書入祖先牌位,並將些許香灰放入祖先香爐之中,從此與歷代祖先合祀,稱為「合爐」。  攝/楊子佛教禮儀
▲民間禮俗在服喪三年期滿之後,一切作息恢復平常,擇一吉日將亡者靈位除去(除靈),神主(魂帛)燒化,亡者姓名題書入祖先牌位,並將些許香灰放入祖先香爐之中,從此與歷代祖先合祀,稱為「合爐」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合爐儀式指南懶人包

合爐儀式重點知識
核心意義 又稱結爐或合火,是台灣傳統喪葬禮儀中,將逝者牌位與祖先牌位融合的儀式。 喪期屆滿後,將往生親人的牌位與香爐,正式歸入歷代祖先牌位中合祀,象徵家族團圓與回復日常。
合爐時間
  • 傳統:服喪滿三年時。
  • 現代:為求便利,多在「對年」後擇一吉日進行。
關鍵流程
  • 自亡者香爐取香灰,移入祖先香爐。
  • 將亡者名諱、生卒資訊寫入祖先牌位。
  • 焚化原有的獨立牌位(神主牌)。
  • 祭拜告知祖先與親人,儀式完成。
傳統供品 三牲醴、菜飯、紅圓(團圓)、發粿(發達)、水果等。
佛教儀式建議 以素食取代葷腥,不殺生。 備辦香、花、果、素齋(菜、飯)、紅龜、發粿,全家一同誦經(誦讀《金剛經》、往生咒、變食真言),最後三皈依、迴向功德,莊重而不鋪張。
重要禁忌
  • 合爐前:逢年節不做甜年糕(甜粿)、端午節和七月中元節不綁粽子吃粽子、不能做紅龜(烏龜形紅饅頭)、不能拜天公。
  • 合爐中:除了搓湯圓祭拜之外,還要貼紅對聯,表示除服復吉,祭拜時要告以亡者,今日將其靈位入祀神主龕內,回歸與祖先生活。
  • 合爐後:即「脫孝」,一切恢復正常。
何謂脫孝
  • 就是喪服之期已滿,完全脫去孝服之意。
  • 依循古禮要守孝三年,以表孝道。
何謂寄爐 寄爐是「對年」後,若無法立即「合爐」,為避免靈桌留過新年而採行的暫時作法。
  • 前置作業:先撤除靈桌,將亡者的神主與香爐灰燼裝入一只寫有其名諱的紅布袋(即香火袋)中。
  • 安放方式:用三支香串起香火袋,斜插入家中祖先的香爐(公媽爐)。 男性亡者插在「大邊」。 女性亡者插在「小邊」。
  • 正式合爐:等到選定吉日後,再將香腳扶正、燒化香火袋,並準備紅圓、牲醴等供品祭拜,最後將亡者名諱寫入祖先牌位內,完成正式合爐 。
常見問題
FAQ
  • Q1:合爐一定要滿三年嗎?可以提早嗎?
    A:傳統服喪期是三年。而現代做法多在「對年」後擇吉日進行。
  • Q2:合爐儀式可以自己做嗎?還是需要請法師/禮儀師?
    A:可以自己做。若是完全不懂如何進行,建議禮請法師,或是由禮儀師協助帶領。
  • Q3:牌位安奉在靈骨塔、寺院,合爐要怎麼做?
    A:有提供牌位安奉之納骨塔、寺院等場所,通常都有提供可舉行祭祀之場地與設備,可比照居家方式進行,傳統供品有牲醴,若在寺院道場舉行就要備辦供果、素菜。
  • Q4:合爐之後,原本的禁忌(如不能拜天公)都解除了嗎?
    A:是的,「脫孝」代表守喪期結束,而後一切如常。

一.認識「合爐」的意義

「合爐」的意義,是在喪期屆滿時,將亡者的牌位火化,將香爐灰的一部分放進祖先牌位的香爐中,並將亡者的牌位和祖先牌位供在一起。有的人會先將亡者的牌位火化,才在歷代祖先的供奉牌位上寫進亡者的姓名及生卒年月日。

合爐有規定的時間,「做對年」若是在前半年,就在六月收穫完了進行;反之「做對年」若是後半年,就在十月的收穫後進行。假如「做對年」是十月或十一月,就會在十二月「合爐」。合爐仍是喪事的一部分,所以才忌諱過年,這是從福建泉州遷徙來臺的先民保有的舊俗,漳州人在「做三年」時和除靈同時舉行。

「合爐」完了就是「脫孝」,在以前過年時不能做甜粿(甜年糕),只能做菜頭粿(蘿蔔糕),端午節和七月中元節也不能吃粽子,只能接受親友們的贈粿,尤其不能做紅龜(烏龜形紅饅頭),從合爐之日起一切可恢復正常。

「合爐」的意義,是在喪期屆滿時,將亡者的牌位火化,將香爐灰的一部分放進祖先牌位的香爐中,並將亡者的牌位和祖先牌位供在一起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▲「合爐」的意義,是在喪期屆滿時,將亡者的牌位火化,將香爐灰的一部分放進祖先牌位的香爐中,並將亡者的牌位和祖先牌位供在一起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二.「合爐」的時間與做法

現代的「合爐」基本仍延續先民的做法,從家中亡者牌位的香爐取一些香灰倒入公媽爐中,另自神主爐中移三支香入公媽爐,並將亡者的姓名、生卒年月日、名諱、小傳、世次等資料題書寫入祖先牌位內,再將神主牌位火化。

神主牌位若安奉於寺廟、納骨塔,合爐當日一樣也要舉行祭祀,傳統是供奉一副牲醴,若在寺院道場舉行就要備辦供果、素菜。傳統做法是牲醴中要有雞,意謂「起家」;三碗紅圓表示亡者即日起與歷代祖先團圓,年節同受子孫祭祀;還有發粿、菜飯,其菜餚用碗公裝盛,與做七時用飯碗裝的有所區別。家中原本當作神主爐的碗公,此時要洗乾淨裝滿紅圓仔,以求吉利,祭祀結束即完成合爐儀式。

現代「合爐」基本仍延續先民的做法,從家中亡者牌位的香爐取一些香灰倒入公媽爐中,另自神主爐中移三支香入公媽爐,並將亡者的姓名、生卒年月日、名諱、小傳、世次等資料題書寫入祖先牌位內,再將神主牌位火化。  攝/楊子佛教禮儀
▲現代「合爐」基本仍延續先民的做法,從家中亡者牌位的香爐取一些香灰倒入公媽爐中,另自神主爐中移三支香入公媽爐,並將亡者的姓名、生卒年月日、名諱、小傳、世次等資料題書寫入祖先牌位內,再將神主牌位火化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「合爐」的時間大部分是三年喪期到了才進行,現代有的人因為忙碌,會在「對年」後擇一個吉日,也有少數人同時分上下午來進行合爐儀式。

舊俗是不將靈桌留過一個新年,若對年之後找不到好日子做三年,可以採「寄爐」的方法,先撤除靈桌,將神主灰及爐灰裝在一只紅布袋內,袋外寫上亡者的名諱,自神主爐中抽三支香串住香火袋,斜插在公媽爐中,男性斜插在大邊,女性斜插在小邊,等到有吉日才將香腳扶正,香火袋燒除,再做紅圓、牲醴等祭拜,並將亡者名諱寫入祖先牌位內。

將亡者的牌位火化,並將燃燒餘灰裝盛置入書寫上亡者姓名、生歿之紅包袋中,謂香火袋。  攝/楊子佛教禮儀
▲將亡者的牌位火化,並將燃燒餘灰裝盛置入書寫上亡者姓名、生歿之紅包袋中,謂香火袋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合爐時除了搓湯圓祭拜之外,還要貼紅對聯,表示除服復吉,祭拜時要告以亡者,今日將其靈位入祀神主龕內,回歸與祖先生活。

合爐之前逢年節不可做年糕,端午、中元不可綁粽,家中因有喪事的穢氣也不能拜天公。

將香火袋放入特製之容器保存,「合爐」的時間大部分是三年喪期到了才進行,現代有的人因為忙碌,會在「對年」後擇一個吉日,來進行合爐儀式。。  攝/楊子佛教禮儀
▲將香火袋放入特製之容器保存,「合爐」的時間大部分是三年喪期到了才進行,現代有的人因為忙碌,會在「對年」後擇一個吉日,來進行合爐儀式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三.莊重不鋪張,全家一起迴向

民間禮俗在服喪三年期滿之後,一切作息恢復平常,擇一吉日將亡者靈位除去(除靈),神主(魂帛)燒化,亡者姓名題書入祖先牌位,並將些許香灰放入祖先香爐之中,從此與歷代祖先合祀,稱為「合爐」。

佛教的喪儀以莊重、簡單、不鋪張為主要原則,在家中可隨世俗的「合爐」做法,將新亡者姓名寫在祖先牌位上,取爐灰一小份至祖先香爐中,並將往生蓮位焚化。事先須備辦香、花、果、供菜、供飯、紅龜、發粿等供品,整個過程用家祭形式進行後,全家人一起唱「爐香讚」、誦讀《金剛經》、往生咒、變食真言,最後三皈依、迴向。依照佛法的精神,不殺生、誦經念佛、等,將功德迴向亡者,蓮品增上,即完成一場圓滿的合爐喪儀。

合爐時備辦香、花、果、供菜、供飯、紅龜、發粿等供品,整個過程用家祭形式進行。  攝/楊子佛教禮儀
▲合爐時備辦香、花、果、供菜、供飯、紅龜、發粿等供品,整個過程用家祭形式進行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佛教認為人往生後就進入下一個輪迴,或由佛菩薩接引到佛國淨土,百日、對年、合爐等儀式都是表達子孫的慎終追遠之心。佛教徒平日生活中以茹素(長養慈悲心功德)、清淨持守五戒:戒殺、戒盜、戒婬、戒妄語、戒飲酒(止惡持戒功德),存好心、說好話、做好事(立善行功德),供養三寶、救濟貧病,布施社會公益等(揚善行功德),為自己與往生者培福,於祭祀時將諸上善行功德迴向,能令離苦得樂,蓮品高昇。

佛教的喪儀以莊重、簡單、不鋪張為主要原則,在家中可隨世俗的「合爐」做法,亦可禮請出家僧眾來帶領佛事進行,全家人一起唱「爐香讚」、誦讀《金剛經》、往生咒、變食真言,最後三皈依、迴向。依照佛法的精神,不殺生、誦經、念佛,將功德迴向亡者,蓮品增上,即完成一場圓滿的合爐喪儀。  攝/楊子佛教禮儀
▲佛教的喪儀以莊重、簡單、不鋪張為主要原則,在家中可隨世俗的「合爐」做法,亦可禮請出家僧眾來帶領佛事進行,全家人一起唱「爐香讚」、誦讀《金剛經》、往生咒、變食真言,最後三皈依、迴向。依照佛法的精神,不殺生、誦經、念佛,將功德迴向亡者,蓮品增上,即完成一場圓滿的合爐喪儀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
參考資料:
內政部出版《現代國民喪禮》
《臺灣舊慣習俗信仰》‧高賢治、馮作民編譯‧民國70年8月再版
《台灣喪葬禮俗源由》‧魏英滿、陳瑞隆 編‧2009年10月一版六刷

延伸閱讀: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