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臣服,簡單卻深邃的智慧

臣服於生命之流


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台中服務處/撰文

本文摘要:

  1. 臣服於自己的真實內在
  2. 不丹人的快樂秘訣:臣服的智慧
  3. 臣服於生命之流,現出塵封的自性
臣服是一種簡單而深邃的智慧,是要人順著生命之流,而不要逆流而游。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臣服是一種簡單而深邃的智慧,是要人順著生命之流,而不要逆流而游。 攝/楊子佛教禮儀
 

臣服於自己的真實內在

有人說,瑜珈是一種「臣服」的修行,臣服於自己的真實內在。
唯有真心誠意接受自我生命的不完美,接受世間因緣的無常性,向生命之流臣服,才能真正認清自己,認識世界,進而體會到身心靈合一,甚至於天人合一的和諧境界。
聯合國在 2014 年將 6 月 21 日訂為國際瑜珈日,這一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,夏至!彷彿在提醒我們——
 
人生一如四季,來到生命的夏至後,人聲鼎沸的白晝將愈來愈短,萬籟俱寂的黑夜將愈來愈長,直到此時,我們才赫然發現,靜夜獨坐時所面對的自己,竟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……
 
於是,我們開始學會探索與自己和諧共處之道,或許是瑜珈,或許是禪坐,又或許是禱告。在自我觀照、覺醒中,我們終將學會面對真實的自己,學會臣服的智慧。
 

不丹人的快樂秘訣:臣服的智慧

臣服的智慧,或許「窮得只剩下快樂」的不丹人最懂!
 
在不丹的文化習俗中,人們每天必須思考「死亡」五次!信奉佛教和印度教的不丹人很清楚,生、老、病、死,只是生命過程中的必經階段。
 
佛教的觀點,死不足懼。一如佛光山星雲大師所言,「死亡」有如換衣,有如搬家,有如畢業,有如出獄,有如再生,有如新陳代謝。而世人之所以「怕死」,其實並不是害怕死亡這件事,而是害怕「對死亡的恐懼」。
 
習於思考死亡,反而讓不丹人更懂得把握生命中的每個當下!面對死亡,不丹人也不是恐懼、悲痛、哀傷這類情緒的絕緣體,相反的,他們非但毫不逃避,更是心甘情願地接受這些負面情緒的波動,並視之為生命的一部分;就像在潺潺溪水中投入石子激起短暫的水花一般,水面終究會恢復平靜,人生的長河不就是如此?而這也正是不丹人的快樂秘訣吧!
 

臣服於生命之流,現出塵封的自性

慈濟證嚴法師曾云,人之所以快樂,往往不是因為擁有得多,而是因為計較得少。當我們眼中心中只想求「有」的時候,其實也就「有了煩惱」!因為「物質層面的有」必須向外求,並非操之在我;唯有「心靈層面的有」,才是不假外求的。
 
許多人在追名逐利的過程中迷失了自我,看透爾虞我詐的人心計算,偏偏看不透自己的真實內在,在無止境的追逐中日漸失去了快樂卻不知原因何在……答案,其實不假外求,就在自己心底那個被忽視已久的寧靜角落。
 
宋朝的茶陵郁禪師寫過這麼一首開悟詩:「我有明珠一顆,久被塵勞關鎖;今朝塵盡光生,照破山河萬朵。」當你靜靜體驗生命之流的洗禮,無條件臣服於當下,那麼,在浪花滔盡後,終會遇見真實的自己,現出人人心中皆有卻塵封已久的清淨自性。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