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你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什麽?

街頭路人與臨終病患告訴我們的事

台中訊:



「荷盡已無擎雨蓋,菊殘猶有傲霜枝。一年好景君須記,最是橙黃橘綠時。」

四季遞嬗,總在不經意之間,轉眼又是歲末年冬時節。蘇東坡的這首《贈劉景文》提醒著我們,此一大地歡慶收穫的季節,正是一年當中最美好的時刻!

值此年終回顧之際,正適合驗收這一年來的耕耘成果——無論是年度計畫,抑或是人生夢想清單,捫心自問,你究竟完成了多少進度?達成了多少目標?

夢想往往很美好,現實卻常常很殘酷。就像「那些年我們一起追(但是沒追到)的女孩」,年復一年,那些未遂的計畫、未竟的夢想,積聚成流沙盤據心底,一不小心栽進去,就要被滿滿的後悔遺憾滅頂。

街頭實驗:你最大的遺憾是什麼?

每逢年終回顧時,你是否也常滿心悔恨,總是對那些自己沒完成的計畫、沒實現的目標,深感後悔?

美國網路新聞網站A Plus曾做過一個這樣的街頭實驗:他們在紐約街頭放置一塊黑板,頂端寫著「請寫下你最大的遺憾」(write your biggest regret),邀請路人自由書寫。一整天下來,許許多多男女老少在黑板上留言,寫下他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。(A Plus的街頭實驗短片中文版:https://vimeo.com/163488007



有留言者在受訪時,滿心遺憾地表示:「我有很多事想做,但總是找不到時間去做。」也有人苦笑著說:「我完成的事都像是『B計畫』,從來不是我真正想做的事。」還有人後悔自己沒有和朋友保持聯絡,或者不該傷害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。

當黑板被各式各樣的憾事填滿之後,他們在這些不相干的字串之間找到了共通點,換句話說,人們的種種遺憾不外乎下列這三件事——「沒抓住的機會」、「沒說出的話語」、「沒追尋的夢想」。

臨死前,最後悔的五件事

上述這些大眾共通的遺憾,讓人不禁聯想起澳洲護士布朗妮.維爾(Bronnie Ware)的文章,她在部落格中記錄下照顧安寧醫療病患的所見所聞,其中一篇文章曾在網路上頻頻被轉貼,標題是:「死去之前人們最後悔的五件事」(nurse reveals the top 5 regrets people make on their deathbed)。仔細驗證這五件事,其實終究不脫A Plus歸納出的三大遺憾範圍:

一、我應該為自己而活,而非為他人的期望而活 ---> 沒追尋的夢想

臨終前回首人生,許多人發現自己的夢想,竟然連一半都沒實現!照護過多位末期病患的維爾,語重心長地指出,在失去健康之前,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,有了「健康」才有自由——隨心所欲追求夢想的自由。

二、我不該讓工作占去人生大部分的時間 ---> 沒抓住的機會

有很多一輩子為了養家活口而工作打拼的男人,都為此傷感不已,悔恨錯過了孩子的成長,或者陪伴老父老母的機會。甚至有不少長年持家相夫教子的女性,臨終前同樣懊悔著為家庭奉獻了一生,真正留給自己的時間卻少得可憐。

三、我應該更勇於說出自己的心聲 ---> 沒說出的話語

不少臨終病患表示,自己常為了維持表面的人際和諧而壓抑自己的情緒,不敢表現出真實自我,孰料到頭來竟因長年壓抑,賠上身心健康。事實上,坦誠做自己,不但能讓你更健康,也能讓人際關係更健康,畢竟,剔除掉一些你並不需要的虛偽關係,未嘗不是好事。

四、我應該和朋友們保持聯繫往來 ---> 沒抓住的機會

人們大都懂得為老病死作準備,諸如儲蓄、保險、後事安排等等,然而人生真正重要的東西,卻是金錢、權勢都換不到的。在安寧病房裡看盡生死的維爾,感慨寫道:人生的最後,身外之物都不再重要,只有愛和親情、友情才是最重要的!

五、我應該讓自己活得開心一點 ---> 沒抓住的機會

根據維爾的觀察,很多人直到臨死前,才發現「開心」是一種選擇——你可以選擇離開讓自己「不開心」的生活模式(諸如工作、婚姻),選擇能讓自己開心的那條路。然而多數人都因為習慣了「舒適圈」(comfortable zone)而不敢改變,於是一輩子忍耐地過著自己其實並不滿意的生活,被動接受,以為自己沒有其他的選擇。

擦去遺憾,讓心自由

維爾在部落格中所記錄的這些病患心聲,之所以打動無數網友,只因「人之將死,其言也善」;也因為「臨終」這個殘酷的事實,使一切的懊悔只能化為來不及補救的遺憾;更因為每個人的心中,或多或少都存著遺憾或後悔的事。

現在,讓我們回到A Plus的街頭實驗,該實驗最激勵人心之處就在影片的最後:他們提供了留言的路人一個板擦,請他們擦去黑板上滿滿的「遺憾」。當黑板被擦得乾淨如新之後,人們臉上莫不流露出了既驚訝又感動的表情,只因為直到此刻才赫然發現——原來是我們自己決定讓遺憾長留在心版上的!

是的,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的後悔,是無濟於事的,最後只會像維爾照顧過的那些末期病人,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,心中依舊充塞著懊悔憾恨。

如果你心底也常存著這樣的人生遺憾,不妨先讀讀〈沒走過的那條路〉(The Road Not Taken)這首詩吧!二十世紀美國詩人佛洛斯特(Robert Frost)所寫的這首詩作,相信許多人耳熟能詳——

林中的兩條路,一如人生不時必須面對的抉擇,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路,暗想著另一條路留待下次再嘗試,但卻也明白每一條路終會通向另一個叉路口,隨著一次又一次的抉擇,走上一條又一條的路,最後可能再也走不回當初的原點。於是,多年以後,回首前塵往事時,只能輕輕嘆息著說,就從最初的那個選擇開始,人生際遇就此不同。

沒錯,正是過去我們所作的每一個選擇,所遇到的每一個人,或者說因緣,造就了今日的我們,無論是順緣或逆緣,其實都是為了成就我們完成此生的「功課」(或者說「任務」)。因此,何不現在就動手擦去遺憾,讓心恢復自由呢?與其頻頻追悔「過去」,何不好好把握「現在」,把對「過去」的不滿,轉化為改變「未來」的動力吧!

誠如A Plus在街頭實驗影片最後所作的結論:每天都像一塊空白的黑板,去完成那些你沒做會後悔的事吧!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