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臺灣最狂「鳥人」,林英典的無悔人生

【楊子佛教禮儀.臺中訊】
 
  認識「林英典」這個名字,是從近乎一面倒的網路負面新聞開始的。直到冥冥中安排的因緣,讓楊子與林夫人相遇,我們才真正認識了林英典,也才明白傳言與真相之間的距離,可以有多遙遠……
 
友人側拍林英典與鳥兒一家溫馨對話的一幕,畫面超有愛,林夫人因此決定將這幅相片放在禮廳外的公奠簽到處
▲友人側拍林英典與鳥兒一家溫馨對話的一幕,畫面超有愛,林夫人因此決定將這幅相片放在禮廳外的公奠簽到處。
 
  認識「林英典」這個名字,是從近乎一面倒的網路負面輿論開始的。看著那些顯然不識他本人的鄉民,甚至用「著作權蟑螂」來罵他,不由得心存狐疑,畢竟,在民粹主義盛行的臺灣社會,「同情弱勢最重要、是非對錯擺一邊」的情節,常比八點檔更八點檔……
 
  直到冥冥中安排的因緣,讓楊子與林夫人相遇,透過這位始終堅毅支持著丈夫追尋理想的師姐,我們開始真正認識林英典,然後,才明白傳言與真相之間的距離,可以有多麼遙遠。遺憾的是再也無緣見識他的幽默談吐和爽朗笑容,但猜想生平最熱愛鳥獸蟲蟻的他,對於鄉民們賜予的封號肯定是一哂置之,也許還會笑著說:「其實蟑螂有時候比人還可愛!」
 

臺灣拍鳥界奇葩,工廠老闆成生態攝影家

 
  算起來,林英典是半路出家的拍鳥素人,原本白手起家自營工廠的他,因為無意間闖入了鳥兒的美麗新世界,從此一頭栽入其中,再累再苦也不曾灰心放棄。我們無法想像,要用多少次的失敗累積,才終能換得今日所見的每一個生動傳神的珍貴畫面。
 
  著有《臺灣賞鷹圖鑑》一書,同樣熱愛鳥類攝影的蕭慶亮老師,曾給予過如許的肯定評價:在臺灣拍鳥界,林英典創下了許多個「第一」的紀錄!
 
  其一,「他是臺灣第一個買 canon 600mm 大砲拍鳥的人」!因為林英典拍出了野鳥的驚人之美,間接引發了相機搶購風潮,如今 600mm 大砲已成為拍鳥人標準配備。
 
  其二,「林英典是第一個連續躲帳棚拍鳥躲過 20 天以上的人」!為了拍小燕鷗,每天頂著烈日的高溫烘烤,在大肚溪口蹲帳篷蹲了近一個月——猶如待在天然烤箱裡生人活烤,他卻不以為意。
 
  其三,「林英典是第一個前往寒冷的北海道拍攝丹頂鶴及海鷗的人」!整個人趴臥在零下 25℃ 的冰天雪地裡,用全身凍僵的代價,換得鳥兒最美的特寫角度——這回簡直是成了地球冰庫裡的冷凍肉,他同樣也不以為苦。
 
  不過,對於蕭老師的讚譽,林英典居然事後吐槽他說:當年會買 600mm 大砲,只是為了搭配自己的身材;要不是怕聽「河東獅子吼」,才不會躲到大肚溪口去露營;嘗試北海道臥冰,是因為體質怕熱,愈冷愈舒服……諸如此類的「林氏幽默」,總能令朋友哭笑不得。
 
  如此的忍人所不能忍、耐人所不能耐,對林英典而言,從來不是為了說嘴炫耀,所以他往往輕鬆地玩笑帶過,卻也讓我們看見了——若非出於對鳥兒、對自然的愛,一個人不會如此無怨無悔地投入所有,燃燒生命至最後一刻!
 
  是的,直到人生的終點站,臨下車前,他還在拍鳥。
 
  在最後一次的深山拍鳥行程結束後,這個向來自詡健康少病的壯漢,竟然倒下了;突如其來的莫名發熱炎症,竟連醫師也束手無策。幸而沒有經歷太多的病苦折磨,林英典就在妻子的陪伴下,靜靜告別了他所熱愛的這個世界。
 

永不妥協的藝術家性格,貞忍不屈似丹頂鶴

 
摯友龍霖醫師在告別式上致詞時感慨說道,林英典有著他所見過最「貞忍的人格」和「不屈不撓的靈魂」
▲摯友龍霖醫師在告別式上致詞時感慨說道,林英典有著他所見過最「貞忍的人格」和「不屈不撓的靈魂」。
 
  「人生到處知何似,應似飛鴻踏雪泥,泥上偶然留指爪,鴻飛那復計東西。」東坡居士的這首詩作,道盡了人生況味,也道出了楊子的禮儀師李師兄初遇林英典菩薩的感觸——
 
  陪同林夫人挑選靈堂遺照時,發現所有的相片裡盡是花鳥蟲獸,完全沒有他自己;宛如他的人生寫照,數十載的漫長歲月,燃燒生命拍鳥,傾盡熱血護生,從不考慮自己。
 
  翻翻揀揀半天,才好不容易找到一兩張多年前的舊照。本身也喜好自然熱愛登山的李師兄,心底不禁浮現類似「驚鴻一瞥」的淡淡遺憾,「感覺就像是只能看著雪地爪印,證明牠曾經來過,但是那隻壯志凌雲的鴻鵠,此刻早已飛出人間不知去向。」
 
  在朋友的眼中,林英典恰似北國雪地裡的丹頂鶴,忠貞清正,有情有義。如同唐代詩人劉禹錫筆下的丹頂鶴,「丹頂宜承日,霜翎不染泥」,昂首英姿可與日爭輝,一身白羽高潔不染塵。
 
  彷彿有著丹頂鶴靈魂的林英典,明明應該是市儈重利的工廠老闆,卻天生擁有永不妥協的藝術家性格。
 
  一路走來,他始終堅持著自我信念,面對不公不義,耿直的他從不輕言妥協,堅決用惹人非議的訴訟方式,喚醒社會大眾對智財權的重視。不懂他的外人,說他唯利是圖。但是,用燃燒生命所換來的成就,試問,又豈是金錢能夠衡量標價的呢?
 
  多年至交龍霖醫師,在告別式上致詞時感慨說道,林英典有著他所見過最「貞忍的人格」和「不屈不撓的靈魂」。
 

意外與鳥結緣,傾力投入護生志業

 
「這個年輕人,做事有原則,更有智慧。」相識之初,吳森雄老師就給予了林英典如許的肯定,也從此開啟了兩人日久彌篤的相知情誼
▲「這個年輕人,做事有原則,更有智慧。」相識之初,吳森雄老師就給予了林英典如許的肯定,也從此開啟了兩人日久彌篤的相知情誼。
 
  在告別式上致詞的另一位知交吳森雄老師,也是林英典心目中的良師益友。
 
  吳森雄老師,是臺灣野鳥協會的創會長。和林英典夫妻一樣,吳老師也是虔誠的佛教徒,而且還是佛光會無人不知的「鳥博士」。
 
  林英典因為拍鳥,從而發現了野鳥的生存困境,對臺灣生態保育的不足與迫切,有了更深刻的認知;他發心立願要為自然界眾生做一些事,要為美麗的福爾摩沙貢獻一己之力。於是,他積極參與野鳥協會以及保護動物協會,熱心推動鳥類資訊建檔、生態保育宣導等工作。
 
  以愛鳥護生為使命的林英典,後來被選為野鳥協會會長,他也因此機緣主動拜訪創會長吳森雄老師,虛心求教吳老師對協會的創始理念與階段使命。他的態度,感動了吳老師,進而全心全意地傾囊相授。
 
  「這個年輕人,做事有原則,更有智慧。」相識之初,吳森雄老師就給予了林英典如許的肯定,也從此開啟了兩人日久彌篤的相知情誼。
 
  吳老師回憶故友生平,最難忘懷的是林英典曾為了拍攝澤鵟,在嘉義鰲鼓溼地自搭的帳棚裡埋伏了八天八夜;他忍著 45℃ 的高溫悶熱,耐著分分秒秒的無邊寂寞,獨自靜靜守候,直到第九天,才終於捕捉到晨光中翱翔天際的澤鵟英姿。
 
  除了熱衷拍鳥為鳥類資訊建檔,林英典也毫不藏私地四處演講宣導保育觀念,甚至著書慷慨分享,自己從零開始自學摸索出的種種生態攝影技巧與經驗;他不僅無私授權佛光山等佛教團體,免費使用自己的攝影作品,更將國際攝影比賽得獎作品義賣所得,捐贈給生態保育團體作為環保基金。
 
  透過那些他用生命、金錢換來的珍貴心血,所得到的每一分錢,林英典若非義捐給環保團體,就是繼續投入攝影器材的相關支出——沒錯!這是個燒錢的無底洞,所以必須有人負責賺錢,一肩扛下自家工廠營運重任的林夫人如是說。
 
林夫人決定將丈夫的代表著作(包括《生態攝影聖經》、《小燕鷗殉情記》等書),陳列在禮廳外簽到處,因為這是他的心血,也是她的驕傲
▲林夫人決定將丈夫的代表著作(包括《生態攝影聖經》、《小燕鷗殉情記》等書),陳列在禮廳外簽到處,因為這是他的心血,也是她的驕傲。
 

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,獨自承擔辛苦不說出口

 
  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,都有個偉大的女人。林夫人,就是林英典背後的女人。
 
  對她而言,愛,是不需言說的支持。守著家、守著業,讓自己變成最溫暖的港灣,用笑容迎接每一次的倦鳥歸巢。她用盡青春與心力,來成就心愛的丈夫。獨自承擔辛苦,從不說出口,就是她的愛。
 
  說起丈夫每次拍鳥回來,總帶著滿身的傷,不是樹叢岩間的擦撞傷,就是蟲蟻蚊蚋的叮咬傷,林夫人滿是心疼。
 
  面對傷痕累累的丈夫,她自認能為他做的,實在有限。除了祝禱祈求佛菩薩庇佑,急救箱裡永不匱乏的 OK 繃和傷藥,就是她的愛。
 
  她說,學佛多年的丈夫,個性一向豁達,早已看淡生死。由於深諳自己工作的危險性,甚至曾經開玩笑地對她說,如果因為工作中的意外,就這樣輕輕鬆鬆地走了,那也很好。
 
  求仁得仁,也是一種福報。告別式上,林夫人眼底泛著光,嘴角卻帶著欣慰的弧度。
 
林夫人用盡青春與心力,來成就心愛的丈夫。獨自承擔辛苦,從不說出口,就是她的愛
▲林夫人用盡青春與心力,來成就心愛的丈夫。獨自承擔辛苦,從不說出口,就是她的愛。
 

與楊子的初次接觸,冥冥中安排好的因緣

 
  在告別式上,看著林夫人面容安詳地為丈夫誦經祝福,真的很難想像短短幾天前,承諾牽手一生的心愛丈夫乍逝時,她曾有過的茫然惶恐與椎心悲痛。
 
  事情發生的當下,儘管腦中一片空白,但她知道自己不能崩潰,丈夫的後事還需要她。於是,她在第一時間,通知了丈夫的至交,吳森雄老師和龍霖醫師。
 
  透過「鳥博士」吳森雄老師的引薦,林夫人初次接觸「楊子佛教禮儀公司」。
 
  楊子的資深禮儀師李師兄,第一次見到林夫人,是在醫院病房裡。因為林英典菩薩走得突然,病房裡的眾多家屬都慌了手腳,紛紛忙著聯絡親友,或電洽相熟的禮儀業者,整個病房充斥著慌亂嘈雜的聲音。
 
  李師兄簡單表明身分後,恭敬地告知在場家屬,他會在旁邊陪伴著家屬,請他們安心進行當下該做的事,即使是要洽詢其他家禮儀公司也無妨,但若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協助之處,他隨時可以協助。
 
  林夫人和李師兄打過招呼後,隨即準備下樓去辦理出院手續。望著林夫人獨自轉身向外走去,每一步都是那麼的孤單、那麼的沉重……看到這裡,李師兄立即回過頭,有禮地提醒正忙著打電話的其他親屬,是否可以陪伴林夫人一同前往?
 
  約莫半個鐘頭後,林夫人辦完手續回到病房,見到李師兄,第一句話就是:「我決定了,我先生的後事就交給楊子來辦。」
 
  事後,李師兄好奇詢問林夫人,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她這麼快就作了決定?畢竟,當時他甚至連楊子例行的「佛事流程簡報」都還沒講解呢!
 
  林夫人告訴他,她選擇楊子,只有兩個原因:第一,她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。第二,她相信吳森雄老師。
 
  事實上,當時林夫人經由親友的介紹,已經接觸過一兩家其他殯葬業者了,但直覺告訴她,這些傳統的禮儀服務內容,丈夫不會喜歡,她也不想要。
 
  直到與楊子禮儀師見過面後,她觀察到李師兄的言行舉止中,處處帶著對往生菩薩與在世親眷的恭敬和慈悲,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真誠,「對!這就是我要的!」她當下就作了決定。
 
  林夫人說,她相信這是冥冥中安排好的因緣,或許,也正是丈夫想要的。
 

簡單,其實並不簡單

 
簡化而不失隆重,莊嚴中滿溢溫馨,環保又惜福培福。這就是佛教禮儀的好!這就是楊子的好!林夫人如是肯定
▲簡化而不失隆重,莊嚴中滿溢溫馨,環保又惜福培福。這就是佛教禮儀的好!這就是楊子的好!林夫人如是肯定。
 
  「唯有生者安,逝者才會安。」李師兄如此提醒。林夫人原本茫然無措的心,終於安定了下來,也重新找回了對佛菩薩的至心信樂。從佛事期間的每日念佛課誦當中,她得到了身心安住的力量。
 
  每當聽見有人好意提醒:「不需要拜飯嗎?」、「不需要燒金紙嗎?」、「不需要摺蓮花元寶嗎?」……林夫人總會想起李師兄清楚的說明,讓她可以不慌不忙地婉謝他人的善意關心。她知道丈夫並不需要這些徒具形式的身外物,更何況,她絕不願讓他因此心生罣礙,錯失投生佛國淨土的機會。
 
  「佛教禮儀就這麼簡單喔?」面對旁人的質疑,她也從未動搖。因為相信,所以堅定!
 
  一如李師兄所說,正是因為省略了繁瑣的形式,讓儀程簡化,家屬才更能把時間和念想,留給往生親人;更能用最純粹無染的心,來為摯愛送行;用至誠的祝福,圓滿此生所能為他做的這最後一件事。
 
  「簡單,其實並不簡單。」這是林夫人與楊子接觸過後最深刻的體悟,卻也讓她忍不住惋惜,因為沒有實際體驗過的人不會懂,「真正能懂得這層道理的人,實在不多,真的很可惜!」
 
  簡化而不失隆重,莊嚴中滿溢溫馨,環保又惜福培福。這就是佛教禮儀的好!這就是楊子的好!林夫人如是肯定。
 
  她為丈夫選擇了最環保惜福的植存,但地點卻不在中部的故鄉,而是新北的金山環保生命園區。她說,因為金山老街和白沙灣,是他們夫妻倆曾多次攜手同遊的舊地,擁有滿滿的美好回憶。
 
  唇角流瀉著滿滿的愛意,她說,要讓丈夫永遠留在心底那最美好的角落。
 

生命從未結束,最美好的安排等在前方

 
吳森雄老師說,故人的乍然離去固然令人悲傷難捨,但我們更該歡喜他這一生的使命已經圓滿,此刻,相信他已啟程奔赴一個更需要他的地方,因為下一階段的嶄新任務正等著他
▲吳森雄老師說,故人的乍然離去固然令人悲傷難捨,但我們更該歡喜他這一生的使命已經圓滿,此刻,相信他已啟程奔赴一個更需要他的地方,因為下一階段的嶄新任務正等著他。

  林英典菩薩的奠禮,是在一個雲靄沉沉的冬日午後舉行。強勁的北風吹了一上午,也驅不散天際厚重的雲層。
 
  然而,就在家奠禮開始之後,雲層漸散,天光乍現,灑入一室金燦燦的暖陽,輝映著禮廳正前方,馨香簇擁的影中人那一臉的蓬勃朝氣。
 
  本身為基督徒的龍霖醫師,在致詞時,忍不住讚歎禮廳兩側懸掛的法語。
 
  「人生的終點,不是生命的結束,乃是無限的延伸以及圓滿的連續。」他說法鼓山聖嚴師父的法語,讓他想起《荒漠甘泉》中的這句話:
 
  「人的盡頭,就是神的起頭。」基督教深信,人的無路,即是神的出路。所以,永遠不要絕望,因為一切都是最美好的安排!
 
  誠如吳森雄老師於致詞中所言,故人的乍然離去固然令人悲傷難捨,但事實上,我們更該歡喜他這一生的使命已經圓滿,此刻,相信他已經啟程奔赴一個更需要他的地方了,下一階段的嶄新任務正等著他呢!
 
  是啊,展翅高飛的丹頂鶴,人間正殷殷期待著您乘願再來。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