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守護法鼓三代六十七載.文化館住持 鑑心長老尼捨報

法鼓山僧俗四眾護送二師伯鑑心長老尼的靈柩,緩緩移出中華佛教文化館。(李東陽 攝)|楊子佛教禮儀公司
▲法鼓山僧俗四眾護送二師伯鑑心長老尼的靈柩,緩緩移出中華佛教文化館。(李東陽 攝)

【本刊訊】「守護三代,功存靈山;明鑑自心,往生極樂!」一月十八日上午,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、退居方丈果東法師、祖師禪林住持果如法師、中華佛學研究所前所長李志夫等近二百位僧俗四眾祝福下,「二師伯」鑑心長老尼的靈柩緩緩移出了他守護六十七年的中華佛教文化館,荼毗後,植存於金山環保生命園區。

深受法鼓山僧俗四眾敬重的「二師伯」鑑心長老尼,於一月十三日清晨捨報,世壽九十九歲,僧臘六十九年。長老尼一九二六年生於臺灣彰化,三十歲依止演培長老剃度出家。一九五七年四月,與俗家姊姊錠心法師一起到文化館協助東初老和尚推動法務。一九八六年起,擔任文化館住持直至捨報。

回顧二師伯的一生,可說是文化館及法鼓山發展歷程的縮影。一九五七至一九七七年,二師伯隨侍東初老和尚,儘管語言不通,仍盡心協助管理寺務、辦理冬令救濟。一九七七年底,老和尚捨報,聖嚴師父自美國返臺承接法務,於文化館主持禪七、講經說法,許多大專青年前來學佛乃至出家,如方丈和尚、副住持果祥法師等人,皆受到二師伯的關懷與照顧。

一九八五年,師父在文化館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,延續佛教高等教育事業,直至二○○三年遷往法鼓山園區,師生的起居飲食多由二師伯協助打理。一路走來,法鼓山的大關懷、大普化、大學院教育,皆有二師伯慈悲守護的身影。

十八日的追思告別法會,方丈和尚親自主法,果祥法師代表介紹生平時,分享與二師伯四十多年來的法緣,平淡卻深刻,讓大眾重溫二師伯吃苦耐勞、柔忍、安穩的生命態度。

「出家好像是說,我們現在手捧著一個碗,要走這麼遠的路,沒有一件事是不困難的......每件事都要忍耐、要堅強,這是一生的代誌」,追思影片傳來二師伯對大眾的叮嚀,二師伯一生忠於道場的景象歷歷在目,從東初老人座下時萬般艱困,到協助聖嚴師父弘法興學、駐錫文化館推廣法務,六十七年如一日的精神,是法鼓山僧俗四眾學習的典範。

(更多相關內容,請見六版)

文章出處‧法鼓雜誌 410期第1版
:https://www.ddm.org.tw/maze/410/page1.html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