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【好書推薦】爺爺的天堂筆記本~和孩子談死亡,不妨從這本書開始

影片出處‧suncolor三采文化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Jdv6zBzwFs

【楊子佛教禮儀.臺中訊】

  肅穆的清明節,歡樂的兒童節,兩者似乎很難有交集,但偏偏總是碰撞在一塊兒過,在這樣的日子裡,或許可以和孩子談點不尋常的嚴肅話題:死亡。

走路痛推薦的繪本神作:爺爺的天堂筆記本

  「死亡」,一定是個很嚴肅的話題嗎?那可不一定喔!在此推薦一本老少咸宜的繪本故事書《爺爺的天堂筆記本》,中文版去年(2016) 11 月才在臺發行,作者是曾榮獲日本 MOE 繪本大賞的吉竹伸介。

  自稱「小說家 X 吐槽系廢片王 X 神作導讀」的扁平足宅文創 Youtuber——走路痛,特別為吉竹伸介的這本新書製作了一部導讀短片:「3 分鐘幫你看繪本神作《爺爺的天堂筆記本》」,看完短片後,相信你也必會讚嘆作者竟能用如此的童趣創意與幽默詼諧,為孩子精心設計出這麼一堂深富意義又寓教於樂的生命教育課程!

孩子對死亡的認知,約 10 歲後才能真正理解

根據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(Jean Paul Piaget)的理論,兒童認知的發展如下:
  二歲前的幼兒還不知道何謂死亡,卻能從周遭人們身上感受到分離、哀傷情緒。二至六歲的孩子,還無法分辨幻想與現實的差異,他們約略知道死亡的存在,但仍未真正了解,所以他們會認為死亡就像遊戲被鬼抓到一樣都是暫時的。七至九歲,孩子大都已了解死亡的真義,但仍無法接受一切生命均有終結之時,不認為死亡會發生在自己或家人、好友的身上。十歲以後,孩子對死亡的概念等同成年人,知道死亡不可避免,甚至知道自己有一天也會死亡,因此開始會對死亡感到擔憂、害怕;若遇到所愛的人或寵物死亡,他們很可能會隱藏內心憂傷而表現出堅強的模樣,格外需要身旁的大人給予細心關懷及開導。

  有學術研究指出,當孩子經歷至親的家人死亡之時(特別是父母與手足),常會心生「自責」或「憤怒」,他們會認為親人的死亡,是對自己的「懲罰」。這種時候,孩子身邊的大人應該多和孩子談談,讓他們了解至親的死亡不是他們的錯,但若孩子鑽牛角尖的情況嚴重時,則需尋求心理醫師協助,以免長期累積負面情緒而導致身心方面的疾病。

如何教導孩子面對死亡,專家建議 4 種做法

 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對「死亡」的諱莫如深,使它成為許多人絕口不提的禁忌話題。但是,面對死亡,其實是生命教育的一環!不了解死亡的真相,不知道生命之有限,往往也無法真正懂得生命的真諦及可貴。時下常可見正值青春年華的青年男女,甚至是未成年的少男少女,因為升學壓力或考試成績不如預期,唯恐父母責罰,抑或是因為感情受挫,無法忍受失去愛情的心痛,輕率地選擇自戕, 原本燦若朝陽的生命,終止於一個看似勇敢灑脫、實則懦弱逃避的驚嘆號之下,徒留親人永難撫平的無盡傷痛。

  因此,如果可以的話,何妨趁早教導孩子正視死亡?人總是對未知的事充滿恐懼,當我們能用健康的態度來面對死亡,將死亡攤開在陽光下大方討論之時,死亡將不再可怕,而孩子們的生命教育亦將因此而更加完整,從而更懂得尊重生命!

專家建議,和孩子談死亡之時,不妨從下列四種做法著手:
  1. 建立生命價值觀:或可透過相片、回憶,來認識或重溫逝者(包括寵物)的一生,重新發掘其中的意義與價值。
  2. 學習勇敢面對:當親人或寵物的生命走到盡頭,或可讓孩子一起參與陪伴或照顧,藉此機會學著面對所愛終將離去的事實,讓孩子懂得把握機會及時道愛或道歉,也學會如何道別。
  3. 學習道別祝福:當死亡突然降臨我們身邊時,許多人都不知所措,更遑論孩子,這時可以引導孩子將悲傷轉換為祝福,用自己可以做到的各種方式,例如念佛號、摺紙鶴、捐出零用錢布施,來為逝者祈福送行。
  4. 分享生命教育童書:選擇以生死為主題且內容合宜的繪本圖畫書或故事書,例如《爺爺的天堂筆記本》,與孩子一起共讀,在閱讀生命故事的同時,亦可引導孩子討論自己所經歷過的類似情境,或者討論自己未來可能遇到的生死課題該如何面對。

爺爺的天堂筆記本,教你幽默看待生死
 爺爺的天堂筆記本:文 ‧ 圖/吉竹伸介,譯/許婷婷,出版/三采文化
▲爺爺的天堂筆記本:文 ‧ 圖/吉竹伸介,譯/許婷婷,出版/三采文化。

  《爺爺的天堂筆記本》譯者許婷婷,在導讀文中表示,這本書「超越了世俗對死亡所抱持的黑暗恐怖等既有想像,用一種劉姥姥即將去迪士尼樂園朝聖的雀躍心情,帶出死後未知的世界。」

  故事中這位童心未泯的爺爺,用自己生前認真記錄下的「天堂筆記本」,淡化了兒孫對老人家離世的悲傷,亦由此為孫子開啟了視野更寬廣的死亡觀,同時還啟發了他也開始效法爺爺,嘗試用筆記本為自己留下「死後的計畫」,甚至更進一步發想,可以同時記錄「生前的計畫」。

  翻開這本書,很難不被爺爺天馬行空的想像給逗笑,隨手拈來,都能令人從傷逝的沉重心情,立馬噗哧噴笑,例如爺爺「死後的計畫」提到,死後要先到靈魂中心報到,變成透明靈魂後回來和家人道別,然後再去天堂報到,思念家人時就隨心所欲變成任何東西來陪伴他們,例如變成家裡餐桌上的蘋果!(笑)在天堂待膩了,就到投胎中心去報到,選擇自己想投胎的生命形式,例如有錢人家疼愛的貓咪,然後還可以在孫子放學途中與他相遇。

  在爺爺的想像中,歡迎好人定居的天堂實在是妙不可言,不但可以遇到許多名人,想飛去哪就飛去哪,在廁所裡嗯嗯的時候也不無聊,因為有絕佳的 view(從天堂俯瞰人間)可以觀賞,居民全都是見人就稱讚的好人,最重要的是,奶奶也在那裡呢。

  可愛的爺爺甚至還設想好了死後繼續守護家人的方法,例如:變成月亮,用溫柔光芒照拂最愛的家人;變成蘋果,提供家人必需又好吃的營養(OS:爺爺您對蘋果的熱愛簡直不輸白雪公主啊);變成結痂,守護常常不小心跌倒而受傷的孫子的傷口(OS:真是虧您想得出來啊);變成風一吹就飄來飄去的塑膠袋,隨時出現在孫子身邊守護他行路平安(OS:原來沒公德心的路人竟然這麼多啊)......

  然而,正當讀者被爺爺一大堆的搞笑想像給逗得樂不可支時,故事中的小男孩卻突然轉念想到:或許獨居的爺爺其實是很孤單、寂寞的,說不定是因為害怕死亡,他才會寫下這本充滿歡樂內容的筆記,來幫助自己克服恐懼......就在讀者被這突如其來的「洋蔥」薰到眼中含淚時,小男孩又念頭一轉:「嗯......再看看筆記本,我覺得爺爺好像還是很期待的樣子。」讓人瞬間又把眼淚縮了回去!(笑)

  看完了《爺爺的天堂筆記本》,相信無論是大人或小孩,都會覺得「死亡」沒那麼可怕了,更有勇氣面對此一所有生命都必須經歷的最終過程;甚至在思念逝去的親友或寵物時,心頭還會湧上一股暖意。放下書後,真的會忍不住也想提筆來寫自己的「天堂筆記本」了呢!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