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Connecting people to nature~響應世界環境日,落實四種環保

楊子佛教禮儀.臺中訊】
 
 楊子佛教禮儀:2017世界環境日 Connecting people to nature~響應世界環境日,落實四種環保
▲2017 年的世界環境日,主題是:「Connecting people to nature」(人與自然,相聯相生)。(圖片翻攝自聯合國環境署官網)。

 

「世界環境日」提醒人們:人與自然互依共存

6 月 5 日,是聯合國訂定的「世界環境日」(World Environmental Day,縮寫為 WED),旨在喚醒地球村居民的環保意識,進而採取環保行動,來守護我們共同生存的環境——地球。
 
自從聯合國在 1972 年制定世界環境日以來,每年都會設計一段標語,作為當年度的主題。今年的主題「Connecting people to nature」(人與自然,相聯相生),鼓勵人們走出戶外,欣賞自然之美,並深切體認保護地球的重要。
 
世界環境日提醒了我們,人與自然的依存關係,其實比我們想像得還要密切。你可知道,在十八世紀的工業革命之後,兩百多年來,人類文明不斷製造的二氧化碳、甲烷等溫室氣體,都是誰在幫忙吸收的?沒錯,是地球!地球上的海洋、森林、土壤正是溫室氣體的超級儲存庫,如果沒有這些自然環境提供人類的「保護」,人類或許早就「自作孽不可活」了吧!
 
事實上,地球萬物均是互依共存的,人類只是其中的一分子;維繫我們生命所需的一切,都來自大地的餽贈,來自其他的物種,包括五穀雜糧、蔬食、肉食,包括潔淨的空氣和水資源。但這一切的餽贈,並非理所當然的無限放送,自然固然保護了人類,同時,它們也需要人類的呵護,人們若不懂惜福而只知消耗,破壞了自然生態的平衡,遲早自食惡果,甚至面臨大自然反撲的威脅。
 
雖然 6 月 5 日是世界環境日,但環保活動可不是只限這一天才進行!例如《聯合報》願景工程報導近期推出「海洋危機系列報導」,帶動許多縣市地方發起的海岸淨灘活動,就很值得社會大眾共同參與及推廣。
 
對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來說,海灘也許遠了點,沒關係,還有更簡單一點的行動,例如隨手撿垃圾,如果一天撿一個圾垃,一年就幫地球清理掉了 365 個垃圾。再簡單一點的,就是不亂丟垃圾,諸如菸蒂、飲料杯瓶。當然了,如果可以從源頭就開始控管,其實做環保可以更省力,例如減少製造垃圾(垃圾減量)、減少污染空氣(搭乘大眾運輸或騎自行車、不燒金紙、不抽菸)等等。只要有心,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做環保!

 

從自然到心靈,四大面向落實環保

 
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曾云:「佛教是個深具環保意識的宗教,不但注重內在的心靈環保,同時也兼顧外在的生態平衡。心靈環保,要靠人類淨化本身的貪、瞋、癡三毒做起;生態平衡,則有賴大眾的力量共同來維護。《菩薩睒子經》說,睒子菩薩『履地常恐地痛』,就是一種愛惜環境的慈悲意識。」
 
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也早從1992年起,便開始提倡環保運動,為了因應現代社會的變遷與需求,他將環保細分為四大面向,分別是「自然環保」(維護人與自然生態之間和諧)、「生活環保」(維護人與生活環境/社會之間和諧)、「禮儀環保」(維護人與人之間和諧)、「心靈環保」(維護人與自我心靈之間和諧)。
 
以下特別節錄分享聖嚴法師針對四種環保所作的開示,盼能喚醒更多人將環保的內涵,貫徹落實於心靈、禮儀、生活、自然等面向:

 

自然環保

 
聖嚴師父提及世界無一處不是眾生安身立命的家園,也無一處不是佛菩薩度眾修行的道場,他說:「青青翠竹、鬱鬱黃花都是如來說法的型態,我們把整個的自然環境都當作是諸佛的法身,為我們說法,給我們恩惠。所以對任何一樣東西都要珍惜,用它、吃它是為了要維持生命,而生存是為了要修行,要自利利人。除了必須吃、必須用的東西之外,便不該浪費,否則便是有傷慈悲。
 
楊子佛教禮儀:響應世界環境日,落實四種環保- 「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如來。」世間無處不是眾生安身立命的家園,無處不是佛菩薩度眾修行的道場
▲「一沙一世界,一花一如來。」世間無處不是眾生安身立命的家園,無處不是佛菩薩度眾修行的道場。

他認為紙張是伐樹所造,除了要避免浪費紙張,更要做好回收再利用,甚至連紙印的佛像都可以回收:「因為印刷成紙張的佛像,當你供養的時候,是將它當成一種工具,象徵著佛菩薩,並不是說那便是真的佛菩薩。如何處理則是按照我們的意思,只要不是故意糟蹋它,是不會有罪過的。
 
對於時下一些以慈悲護生為宗旨的「放生」活動,由於未考量動物的生長地與對環境的適應能力,以致往往反而因此傷生,因此他提出了不同的建議:「我們要改變放生、護生的觀念,應該把放生的錢拿去做珍稀野生動物的保育、醫療,讓這些動物有一個調養的地方,復健後再放回原來生存的環境,這才是真正的慈悲,否則就不是放生,而是殺生。
 
他說人類身為眾生的一分子,無權剝奪、破壞其他眾生的生存權,更何況我們是唯一懂得「慈悲」的萬物之靈:「慈悲,是認為地球上一切眾生都應該受到人類的平等關懷,因為只有人類有慈悲心,其他動物則不知何謂慈悲。『慈悲』兩字是佛教對人類的定義:人類受到教育的影響、佛法的薰陶,而產生了慈悲心。有了慈悲心,便應該平等地關懷一切眾生,因為所有的眾生皆享有生存的權利。

 

生活環保

 
針對生活環保,聖嚴法師特別強調佛教的生活觀是:「要知福、惜福、培福、種福,能夠如此,才是『有福』。」除此之外,「佛教徒的另一個生活觀念是寧靜、清淨、整潔、簡樸,這便是修行。
 
他指出目前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,正面臨各種
染問題:
 
有空氣污染、土地污染、水資源污染、噪音污染等,到處髒、亂、渾、濁、不安寧,使大家失去了安全感和安定心,因此法鼓山正積極推動生活環保。
 
例如我們提倡舊物新用、兒童玩具及書籍交換、垃圾分類分級、資源回收,該用、需用的用到不能用為止,不需用的盡量少買乃至不買,並且推廣環保餐具及環保購物袋;鼓勵辦公室裡使用二手紙,然後集中回收,轉為再生紙。

 
一天之中,如果製造的垃圾愈少,我們的生活便可以保持得愈清淨,若任意浪費資源,對環境的破壞便愈多,這是相互循環的道理。許多人把自己家裡的垃圾往外丟,卻在走過街頭聞到這些垃圾臭味時,都不約而同地掩鼻而過,就是沒想到這都是自己製造出來的惡果。
 
他認為:「如果生活整潔、簡樸、節約,就不會浪費自然資源;安寧、平靜、清淨,就不會製造環境污染,人類生活環境的品質就會改善。」而這也正是生活環保的宗旨。
 

禮儀環保

 
聖嚴法師表示,簡單來說,禮儀環保可以分為身口心三方面,「唯有以真誠懇切的心儀,讚美慰勉的口儀,謙躬整潔的身儀,來舉行儀典,才是真正有益於社會的禮儀。
 
他也指出,「時下的台灣,在喪葬、祭祀的禮儀方面,尚有商討、改良的必要。」畢竟,「在任何儀典中,若用物質的浪費來鋪張,只是資源的損失,講究場面,僅是虛榮的滿足,不是真正的禮儀。
 
舉例來說,「家中如果有人往生,應該念佛菩薩的名號,若是自己念累了或是沒有那麼多人輪流念,可以放『阿彌陀佛』聖號的錄音帶。念佛讓亡者及家屬都有一種安慰感,平安且祥和,讓亡者往生西方,令家屬相信自己將來也會往生西方,如此一來,生與死之間便沒有那麼恐懼,距離亦不再遙遠。
 
禮儀環保其實就是在維護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,因此他建議:「我們需要以禮儀來保育社會生態,減少彼此間的摩擦,消弭彼此間的怨恨。重視禮儀,社會才會更和諧,個人也才能活得更健康、更快樂;相反地,當別人無禮相待時,不但不能以同樣無禮的態度來回敬,還應該告訴自己:為了要讓自己活得健康一點、快樂一點,應該禮讓他,並且由衷地、心口一致地以禮待他,相信這樣一定能消融彼此的怨恨。
 
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多一分禮貌的言行,就可以減少一分暴戾之氣,我們的社會就會更和諧、更繁榮,我們的生活也將更安全、更安定。
 

心靈環保

 
心靈環保是四種環保的核心,聖嚴法師指出:「若從佛學的角度來談心靈環保,便是基於離卻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的煩惱心,站在開發智慧心及增長慈悲心的立場,面對我們所處的環境。」因為「有了智慧心,便能使自己的身心,經常處於健康、快樂、平安的狀態;有了慈悲心,便能使他人也獲得健康、快樂、平安的身心。
 
他認為心靈環保的積極作法,就是:「觀察無常、體驗無常,若能同時運用《金剛經》的『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』,便是積極的心靈環保,認知一切現象是無常,包括自然現象、社會現象、生理現象、心理現象,都是無常。
 
無怪乎當六祖慧能禪師聽到《金剛經》的這句話時,便立即頓悟了,也無怪乎悟後的禪師們會看到,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事一物、任何一草一木、任何一色一香、任何一人的舉手投足一言一行,對於自己,不論是順境或是逆境,無非都是諸佛的無聲說法,是說的無常法。
 
一切現象既然都是諸佛的無聲說法,便不會見到和自己有矛盾的事,也沒有得失利害的事,但有尊重生命、珍惜資源,為眾生的利益、為眾生的苦難,而生起慈悲救濟的事。」聖嚴法師說,這就是「心靈環保的最高境界」!

 

楊子從禮儀環保著手,邁向心靈環保目標

 
楊子佛教禮儀長久以來的努力,就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,聖嚴師父以「心靈環保」為核心的四大環保運動(心靈、生活、禮儀、自然),其實並不僅僅是佛教的理念,事實上,環保早已成為新世紀的普世價值!只不過,少有人知早在兩千五百年前,佛陀就已經在推廣教育環保觀念了。更何況「心靈環保」的主張,自從2002年獲得國際地球憲章組織認可,而被納入《地球憲章》的宣言內容之後,早已成為超越宗教、種族、國界的全人類心靈淨化運動!
 
「佛法是這麼好,知道的人卻那麼的少,被誤解卻又是那麼多。」倘能藉由往生菩薩示現的因緣,讓更多人了解佛法的好,從禮儀環保,進一步做到自然環保、生活環保,最終落實淨化人心、淨化社會、淨化世界的心靈環保目標,這是我們最大的願望!
 
「千里之行,始於足下;不積跬步,無以至千里;不積小流,無以成江海。」我們願意一點一滴地努力,努力改變這個世界,誠盼有更多人與我們一起共同來推動!

分享:

Follow YANGZI

北區服務處(北北基、桃、竹)

台北市北投區中正街17巷9號
02-2893-4868
0931-048-953
Google Map 地圖

中區服務處(苗、中、彰、投)

台中市西區五權西六街22號
04-2373-0007
0932-211-100
Google Map 地圖

南區服務處(嘉、南、高、屏)

高雄市三民區昌裕街107號
0905-333-100
Google Map 地圖